第6章 君臣谋策(1 / 2)

李显,身为武太后最小的儿子,自出生起便如璀璨星辰,备受武太后的万般宠爱。那宠爱之情,犹如春日暖阳,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他成长。李旦登基之后,武太后顾念着舐犊情深,不舍幼子远离身边,故而并未让李显前往藩地就封,而是将他留在了自己身旁。

表面上,李显对李旦荣登皇位一事,表现出十足的臣服之态。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京城的晨雾,李显便已身着朝服,神情恭敬地按时入朝。朝堂之上,他对李旦行礼如仪,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言辞间更是满含着对李旦的尊崇与敬意。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如幽深的寒潭,暗藏着对李旦登上皇位一事深深的耿耿于怀,那股不服气的情绪,犹如熊熊燃烧却被压抑的火焰,炽热而猛烈。

他自恃才高,坚信自己同样具备卓越的治国理政之能,在他看来,这皇位理应有他的一席之地。这种不满的情绪,恰似一颗深埋在心底黑暗处的种子,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茁壮。

每当夜幕深沉,万籁俱寂之时,李显总会独自踱步于府邸那静谧的花园之中。清冷的月光如霜般洒落在他身上,将他孤独的身影拉得悠长。他抬头仰望那高悬于天际的明月,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愤懑。他常常不自觉地握紧拳头,骨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暗自思忖:“我究竟哪点比不上李旦?为何这皇位偏偏落入他手?这天下,本也该由我来主宰!”那低语声虽轻,却饱含着无尽的怨怼与不甘。

李旦虽已稳稳坐上皇位,看似掌控着天下大权,但对于李显内心的想法并非一无所知。他深知,李显留于京城,宛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潜藏着巨大的危机,随时可能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为了稳固这来之不易的皇位,确保大唐江山的长治久安,李旦决定召集几位最为心腹的大臣,共商应对之策。

这一日,天色略显阴沉,厚重的云层仿佛压在长安城的上空,让人莫名感到压抑。李旦在宫中一处极为隐秘的密室里,秘密召见了罗英等几位他最为信任且倚重的大臣。待众人到齐,李旦神色凝重地环顾四周,而后缓缓抬手,屏退了左右侍从。密室之中,顿时陷入一片寂静,只听得众人轻微的呼吸声。

李旦微微皱眉,脸上满是忧虑之色,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朕近日来忧心忡忡,深感危机四伏。那李显对朕登基之事,心中怨念颇深。朕日夜担忧,生怕他暗中谋划不轨,做出对朝廷不利的举动。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能为朕排忧解难,化解这潜在的危机?”

罗英听闻,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李显久居京城,人脉错综复杂,且深得太后宠爱,若贸然对他采取行动,稍有不慎,恐引发太后的不满与震怒,这对陛下极为不利。依臣愚见,陛下不妨先对李显加以安抚,许以丰厚的高官厚禄,让他切实感受到陛下的皇恩浩荡,从而心生感激,暂时放下心中的怨恨。与此同时,陛下还需暗中加强对他的监视,安排可靠之人,密切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