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开启新朝(2 / 2)

在朝堂之上,罗昌跪地奏道:“陛下,臣罗昌代父罗章上奏。家父已归居北平府,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无法再为陛下分忧,特恳请陛下恩准家父辞去官职。”

皇帝听闻,微微点头,说道:“罗章为朝廷效力多年,功绩卓着,如今他既有归乡之意,朕准他所奏。至于越国公的爵位,朕先前已有旨意,由你承袭。望你能继承罗家的忠勇,为朝廷尽心尽力。”

罗昌磕头谢恩:“陛下圣恩,臣定当铭记于心,为朝廷鞠躬尽瘁。”

与此同时,在皇宫的另一处,李显,这位武太后最小的儿子,正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李显生得眉清目秀,眼神中透着一股聪慧,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却隐隐夹杂着一丝不甘与落寞。

李显一直留在武太后身边,并未就藩。李旦登基后,武太后出于舐犊情深,不舍幼子远离,便将李显留在了京城。表面上,李显对李旦的登基表示臣服,每日按时上朝,对李旦行礼如仪,言辞间也满是恭敬。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对哥哥李旦登上皇位之事耿耿于怀。

他觉得自己同样有着治国理政的才能,论资质、论抱负,并不输于李旦。这皇位,本也应有他的一份。这种想法,如同野草一般,在他的心中疯狂生长,难以遏制。但他深知,在这皇宫之中,一言一行都需格外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大祸。所以,他只能将这份不满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李旦,虽已稳坐皇位,但对李显的心思也有所察觉。他深知,李显留在京城,就如同一个潜在的威胁,随时可能引发动荡。只是,碍于武太后的情面,他一时也难以对李显采取行动。李旦在心中暗自思忖,必须密切关注李显的一举一动,同时寻找合适的时机,妥善处理此事,以确保皇位的稳固和朝堂的安宁。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李旦在处理朝政时,虽表面镇定自若,但内心始终对李显有所防备。他时常在深夜辗转难眠,思索着应对之策。而李显,每日在朝堂上与李旦虚与委蛇,私下里却不动声色地拉拢一些对李旦心怀不满的朝臣,扩充自己的势力。这些朝臣中,有的是因未在李旦大封朝臣时得到心仪的官职,有的则是出于对权力的贪婪,渴望在这场皇位的暗斗中分得一杯羹。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李旦、李显、罗昌以及众多朝臣,都被卷入了这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他们各自怀揣着心思与目的,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朝堂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大唐的命运,也在这各方势力的博弈与角逐中,悄然发生着改变。未来的道路,究竟是光明坦途,还是荆棘密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画卷,等待着被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