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屯垦政策2
实事求是的来说,这个军政分离才是历史的大趋势。
唐朝那么强大,不也是因为安史之乱才开始由盛转衰的吗?
而安史之乱和后面的藩镇割据局面的产生,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个节度使的权力太大。
唐代的节度使权力可以大到什么程度?整个地方的军队,财政收入权力全部归节度使一个人说的算,手里有了枪杆子还有了钱财和粮食,说白了自己和一方诸侯没什么真正的区别,换成是你有这个实力,你会怎么做?
要知道张辰就是藩王起兵造反当的皇帝,这个节度使基本上和藩王区别不大了,只要是一个皇帝恐怕都会感觉不安的吧?
他前世为何会想办法解决军队经商的问题?
因为军队经商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实在太恶劣了,以前世的安南国为例,他们就是允许军队经商的国家。
结果导致的就是安南国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所有精力全部投到经商赚钱里面去了,根本没人想着去训练,战斗力能不下滑吗?
而且军队经商的另一个隐患就是军队对安南国中央政府的命令可听可不听,说白了军队有钱有粮还有枪杆子,凭啥还听你们一群文官的?
这本质上就是对国家很严重的一场威胁,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就已经证明了军政分离的必要性。
当然,唐代节度使权力大固然是有当时的实际需求方面的考虑,但是权力过大导致尾大不掉也是事实。
以至于安史之乱之后,河北藩镇林立,大唐中央居然解决不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可以说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张辰对这一切自然是如同隔岸观火一样,他认为作为一个皇帝只需要牢牢地掌握住枪杆子和钱粮就ok了。
行政权力这一块是可以分出去一部分给朝臣的,因为只要有钱粮有枪杆子你作为皇帝就可以随时再造乾坤,文官集团再强大也翻不出你的手掌心。
一旦财政大权和军权旁落,这对于皇权来说绝对是很致命的威胁的。
而张辰的屯垦政策本质上就是在前期让搬迁过去的移民以军事化聚集和管理的方式,就是为了初期的开垦和安全上的保护。
但要是以军法来作为屯垦团内部法律依据处理政务恶化,这绝对要出大麻烦的,
总不能老百姓犯了点事就直接军法从事吧?
当然了,这种屯垦团,拓荒团的本质上是属于准军事组织的,必然会有着预备役的民兵,甚至是武装军队的保护。
对于这民兵以及武装军队则是要实行军法来管制的。
此时满朝文武都在听王志继续往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