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沉甸甸地压在长安城的上空。白日里的喧嚣渐渐褪去,越国公府在月色下显得格外静谧,唯有罗昌书房的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心事。罗昌从宫中商议对策归来,心情沉重,久久难以平复。恰在此时,罗英听闻兄长回府,便轻步来到书房,兄弟二人准备就朝堂上李显并州练兵引发的纷争,做一番深入探讨。
罗英轻轻推开书房的门,只见罗昌正背手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夜色,神情凝重。罗英轻声说道:“兄长,我听说了朝堂上商议李显练兵之事,特来与你聊聊。”罗昌转过身,看到罗英,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说道:“英弟,此次李显在并州大举练兵,绝非寻常之事,朝堂上下都为此忧心忡忡。”
罗英眉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之色,说道:“兄长,你说李显此举究竟意欲何为?难道他真有谋逆之心?并州乃军事要地,他在那里练兵,一旦有不轨举动,朝廷恐怕会陷入危机。”
罗昌缓缓坐下,拿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说道:“目前还不能确定他的真实意图。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今日在宫中,大家对此事看法不一。有人主张立刻派使者质问,以彰显朝廷威严;有人觉得应先派密探摸清情况,再做定夺;还有人提出要从外交、钱粮、舆论等多方面着手应对。”
罗英思索片刻,说道:“兄长,我觉得立刻派使者质问过于鲁莽。若李显真有反意,此举只会激怒他,让他提前行动,我们尚未做好万全准备,这样做风险太大。先派密探打探消息倒是稳妥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他的练兵规模、装备情况以及军队动向,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罗昌点头表示赞同,说道:“英弟所言极是。不过,此事并非如此简单。就算摸清了他的情况,我们应对起来也需谨慎。加强长安防御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国库的钱粮是否充足。户部尚书就为此事犯愁,各项举措都需要大量钱粮支持,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财政危机。”
罗英皱着眉头,说道:“钱粮确实是个大问题。但为了应对危机,保障江山社稷,该花的钱不能省。或许可以想些办法增加财政收入,比如鼓励商业发展,开辟新的税收渠道。只是这也并非一蹴而就,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罗昌微微皱眉,说道:“是啊,这确实是个难题。而且,除了军事和钱粮,外交方面也不容忽视。与周边藩国加强联系,稳固边疆局势同样重要。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周边藩国趁机生事,朝廷将腹背受敌,局面会更加复杂。”
罗英点头说道:“兄长说得对。可外交之事也非易事,需选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之人出使藩国,既要展现朝廷的威严,又要与之建立良好关系,让他们保持中立,不与李显勾结。”
罗昌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此事千头万绪,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也都在观望,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不能给他人可乘之机。”
罗英眼神坚定,说道:“兄长,无论局势多么复杂,我们都要坚定地站在陛下这边,为朝廷分忧解难。我们罗家世代忠诚,不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罗昌看着罗英,欣慰地说道:“英弟,有你这句话,为兄就放心了。我们兄弟二人,定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能急于求成。”
罗英握紧拳头,说道:“兄长,我明白。对了,关于民间舆论,我们该如何引导?若百姓人心惶惶,社会秩序混乱,也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罗昌沉思片刻,说道:“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消息,告知百姓朝廷已经在采取措施应对,让他们不要轻信谣言。同时,鼓励各地官员安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只有内部稳定,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应对外部威胁。”
罗英点头说道:“这个办法好。不过,要确保消息准确传达,避免有人故意歪曲事实,制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