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喝人血(2 / 2)

看来,这种“烧饼面枣”的制法要比用烧热卵石烤熟的“石子馍”更复杂一些。主要就在于这种“饼”的形状不是通常的扁圆形或长方形,而是要做成如“鸡蛋”一般的椭圆形,然后还要在外表刻上一道道细纹,犹如蜜枣上的纹路一样。

嘉靖朝以后,漕运发展迅速,江南的大米渐渐输入北方,京师的士人和庶民开始流行吃“老米饭”和“米面合小豆枣肉,蒸而切之”的切糕,“以糯米饭夹芝麻糖”的凉糕,以及“以果米杂成之”的“腊八粥”等。

至于副食方面,大多都以普通的蔬菜为主。不足的蛋白质便用豆类以及加工品,譬如豆豉、豆腐、豆酱等等补充。偶尔禽肉兽肉也作为膳食。譬如当时北方就有“食鼠”的风俗。

刘绩在《霏雪录》中写道:“北方黄鼠,味刘绩在《霏雪录》中写道:“北方黄鼠,味极肥美。”这种饮食习惯应该是元朝统治时留下的余俗。黄鼠本来是草原动物,产于东北、蒙古高原,在华北,除了山西、陕北,河北山东等地并不多见。蒙古人没有南下之前,就有冬季捕捉冬眠中的黄鼠习俗,捕来后,用火烤着吃,认为是兽肉中最为鲜美的食物。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成为明朝北方人的一种饮食习俗。不过,当时北京等地忌讳吃狗肉,徐树丕在《识小录》中有:“京师人不解食狗”。而岭南人,则有吃蛇的风俗,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述广东吃蛇,有“雷公马产雷州,可食。”“雷公马”并非马匹,而是蛇的一种名称,这种吃蛇的风俗,直到现在似乎还被广东人所热爱。

这些吃法那都是在盛世才能有,乱世,百姓吃树皮,高官喝人血,砸骨吸髓!

食礼可能在天启之前就已经废的差不多了,到了崇祯这,都快亡国了,更别提吃喝了。

现在崇祯的吃食也简单,每天御膳房按制安排几道菜,崇祯自己想吃什么在点几道菜。比起以前的奢靡,现在可以说节俭的不像话。

当然,让他过那种一菜一汤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傻子才劳心劳力的救国,然后吃的还不如一个厂弟。

吃饱喝足,崇祯拍了拍肚子,站起身,点上烟,摇摇晃晃的在长廊下漫步。身后王承恩也昂着头,一手摸着肚子,亦步亦趋的跟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