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六月,正是盛夏,烈日炎炎,这时的饮食主要是制作解除暑气的食物。起伏、中伏、末伏时,都要吃过水面和“银苗菜”,而所谓“银苗菜”则是藕的新嫩芽,其味道鲜嫩可口。
到了五六月,正是盛夏,烈日炎炎,这时的饮食主要是制作解除暑气的食物。起伏、中伏、末伏时,都要吃过水面和“银苗菜”,而所谓“银苗菜”则是藕的新嫩芽,其味道鲜嫩可口。
七月,宫中的时令食品是鲥鱼。八月,丰收的季节,这时候,京城各类的食品品种颇多。所以,宫中的饮食活动也繁多。例如吃肥蟹,将活蟹洗净,用蒲叶包好蒸熟,然后食用。在新鲜水果食用方面,明朝宫廷要享用红白软子大石榴以及大玛瑙葡萄等等水果。为了能够保证水果长期享用,明朝的宫中也加强保存与储存葡萄。譬如在缸中注入水,然后,再将葡萄枝悬挂其上封好,这样,一直到正月,宫廷依旧能够吃到葡萄。
到了九月,天气转冷,皇宫之中也要准备过冬的食物。十月,宫中的时令美食,主要有羊肉、麻辣兔、以及各种细糖,而牛奶、奶饼、奶皮、酥糕等等,也是宫中常用的食品。
十一月,宫中的饮食主要有烤羊肉、鹅十一月,宫中的饮食主要有烤羊肉、鹅肫掌、羊肉包和扁食混饨,以为“阳生之意”等。冬笋是此时宫中主要的蔬菜。同时,每天早上,皇帝和皇后等人的家常便饭是氽汤,吃生炒肉、浑酒御寒。而十二月,宫中则要吃灌肠,以及烩羊头、爆炒羊肚、炸银鱼等等风味颇多的食品和保健食物。
皇宫一年的饮食,普通人自然是可望不可及的,不过,王公贵族官僚大臣虽然饮食上不能与宫廷饮食相媲美,但也是豪奢异常。譬如明代的宰相张居正奉旨归葬,封疆大吏们纷纷“跪迎”,他所经过之处,供奉的“牙盘上食,味逾百品,犹以为无下箸处”。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来,当时的高官的日常饮食的奢侈。再譬如大学士夏言,“家富厚,高薨雕题......膳羞如王公”,在阁“不食官供,家所携酒肴甚丰沃,什器皆用金”。其豪奢虽不及帝王,也足让人瞠目。
“高端人士”的饮食如此奢华,而普通百姓的饮食则要普通的多。
明朝日常主食,基本上承宋元的风貌,南方人大多吃米饭,而北方人则以面食为主,不过,比较起来,比宋元时期,样式要丰富的多。南方人所食用的米,制作的方式样式颇多,有最常见的饭、粥,也有糕、团等。民间还流行有青梗饭、荷包饭、桃花饭以及八宝饭等等。
北方人吃面,则方法有水沦、笼蒸、炉熟、锅炒和油煎等。所谓“水沦”,其实就是水里煮熟的面食。譬如切面、挂面、馄饨、饸饹、拨鱼等等之类。“笼蒸”,则是蒸饼、蒸卷、馒头、包子之类。
“炉熟”,有烧饼、麻饼、薄脆、酥饼、火烧之类。“锅炒”,有“棋炒”、“烧饼面枣”。“棋炒”的具体做法,是将一定的香油和芝麻与白面和好,做成棋子模样,然后炒熟。
而“烧饼面枣”,韩奕在《易牙遗意》中对其制法有着详细的介绍:“取头白细面,不拘多少,用稍温水和面极硬剂,再用擀面杖押倒,用手逐个做成鸡子样饼,令极光滑,以快刀中腰周回压一豆深。锅内熬白沙坑熟,若面枣。以白土坑之,尤胜白沙。又擀饼着少蜜,可更日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