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曹彰叔侄交心(1 / 2)

冀州,邺城。

铜雀台上。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曹彰只身站在高阁上,眺望着窗外,微黄的发须在凛冽的寒风中摆动,下意识地口中轻声念出曹子建的《登台赋》。

在十余丈的铜雀台上,宏大庄严的魏王都城尽收眼底,台下漳水穿绕而过,汇入北边玄武池中。

曹魏邺城的宫殿分为三部分:曹彰所处的位置便是制高点铜雀台,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同在这邺城西边的属地都是内苑铜雀园,是皇家园林性质的建筑区划。

由西自东望去,中间轴线上有端门、正东门、文昌殿,文昌殿为正殿也就是大朝之地,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文昌殿的东部是一组官署,而在这两者的后部便是后宫。

再往邺城的东北角而去,为皇家贵族的住所,被称为“戚里”。

最东边有司马门、听政殿,听政殿也是国家政府之核心,是常朝。常朝与大朝一东一西,被称为“东西堂制”。

除去这东、西、中三处宫殿外,邺城的南部便为居住区和商业区,约占全城面积的五分之三。

这座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的邺城,在曹魏的精心规划发展之下,它已然成为了北部中原地区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

而它的建筑规制,宫城、居民区、商业区的城市内外职能布局,深深的影响着后世都城的建筑,为隋唐长安城乃至日本平安京的建造都产生了极大的借鉴作用。

......

背后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门外的内侍轻声地向前躬身道:“魏王,人带来了。”

曹彰收回远眺的视线,紧了紧身上的裘衣,挑了挑炭炉,跪坐回毛毡主座上,闭目微启双唇,

“嗯,传进来吧。”

不一会儿,侍从便从外面引进来一位贵族模样的清秀少年。

他身着锦衣华服,剑眉星目,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英气。

面对着眼前威严的君主,少年面容毫无惧色,嘴角竟然渐渐上扬,带着一抹自信且诡异的微笑。

还未及曹彰开口,少年躬身行礼后,开口凛然道:“听说是三叔害死了我父亲?”

曹彰闻言一脸和煦地看向少年,心中并不惊讶。

在曹氏宗族第三代中,眼前的这个少年曹睿无疑是最好的苗子。

历史上的曹叡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年幼便聪慧过人,博闻强识,过目不忘。

曹操也对其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暗地里培养着他,年纪轻轻便将其封侯赐爵。

此时的曹彰还深深记得曹操临死的嘱托,他自己心中也了然,曹氏想要坐稳北方派系林立的政局,必须壮大宗室力量,重视培养真正效忠曹魏的军功系二代。

颍川士族、兖州士族乃至整个河北士族,最重要的是制衡而不是单一的防范,北方人才大半出自垄断书经的世家大族,兵马钱粮需要依靠士族供应支持。

此时的北方土地兼并、官制混乱依然处处透露着汉末的积弊,只要士族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旦掌握军权谁都可以是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