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起身的安永淳听到李宗著这句,又坐了下来。说实在的,他还真想看看这个李宗著有什么本事。
虽然作为第一个投靠自己的文人,只要李宗著不自己作死,就算是千金买马骨,将李宗著当做一杆旗帜挂起来,安永淳也会给他一个说的过去的地位。
当然在此基础上,若是李宗著能有自己的本事,那自然是锦上添花。
“先生有什么高见尽可道来,安某洗耳恭听。”
李宗著微微一笑,不疾不徐道:“高见倒也谈不上,不过是有些感慨罢了。将军进攻听从省里的命令,进攻辰州的坏处,何将军刚刚都已经说完了,我也就不在拾人牙慧了。
我只想说说进攻辰州的好处。”
“好处?进攻辰州还有好处?”王道直看了眼身旁的唐绍尧,见后者端坐椅子上,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宗著,眉头皱了皱,不再说话。
“那是自然,凡事有利有弊,有坏处,自然也就有好处。”李宗著端起茶水,轻轻抿了一口,有些凉了,见安永淳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顿觉心中大慰。
“在下认为,好处至少有三。其一,自然是能够打消省里的顾虑,顺便还能向省里索要一批军械粮草,充实我军。
其二,乃是兵者常战常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自然可以减少伤亡,降低损失。但却也会导致兵备松弛。一千个日夜的训练,不如一次战场上的历练来的刻骨铭心。
是故,进攻辰州或可锤炼兵马,磨炼战绩,百战之军也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大战,通过血与火的淬炼方才成型。将军慎之。
其三,也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如今为北上勤王,从而湖广兵力紧张,武昌附近驻兵方才三万人,襄阳驻军两万人,岳阳,长沙,乃至衡阳等地驻军均不足一万人。
这么点兵力,如果将军将辰州拿下,府中尚有大量的游兵散勇,将军以为,省里会派哪支大军驻扎辰州?从襄阳调军,还是从武昌调军,亦或者长沙,岳阳?
在下以为,从这些地方调兵防守辰州,自无不可。只是若是辰州地面不净,调兵太少,起不了作用,调兵太多,则要让这些重要的州府陷入无兵可用的境地,岂不危险至极?
是故,在下窃以为,省里为了安抚将军,极有可能领将军驻守辰州,如此一来,既安抚了将军之心,又让辰州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同时又不新添负担,一句多的,省里岂不心动?
如此一来,常德有我跟沈知府为将军周旋,将军同时占据辰州,如此不仅保住现有兵力,同时占据有利地形。
进可向南,收取宝庆,永州,靖州等地,退可称臣朝廷,坐观天下大事,岂不妙哉?”
安永淳听罢默而不答,唯有紧皱的眉头显示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良久,安永淳忽然一手排在了身旁的桌案之上,道:“先生所言,甚合我意。此事就这么定了。
我看也不用省里调拨什么军械粮草,我朗州军还看不上他们给的那三瓜两枣。既然决定要出发辰州,那今夜便开始准备,三日以后我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