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宗著真这么说?”
“正是。”斥候道,“属下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字欺瞒大人。”
安永淳点点头,心中渐渐有了决定,看来这个李宗著倒是一个可争取之人,“你先回去吧,继续看紧李宗著。当然可适当放宽对两人的限制。
他们若是想去城外,那就让他们去,只要保证他们晚上之前赶回来便是。”
“是,大人。”斥候行了一礼,转身慢慢退去。
斥候离去之后,安永淳独自在房间内思虑良久。李宗著转变的如此迅速,确实出乎安永淳的预料。不过,这倒也省去了他很大的功夫。
有了沈李二人额配合,与没有二人的配合,对于朗州,对于如今的朗州军来说,绝对不是多了一两个人那般简单。
在这背后,代表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它会让周围的州府产生一个错觉,那便是投在朗州军的保护下,并不算背叛朝廷。
甚至鼓励他们,在自身收到流贼冲击之时,向朗州军求助,来保护自身的安危。而这,恰恰能极大的扩张朗州军的势力范围。
今年朗州的收成说不上好,但也谈不上有多差。虽说安永淳将税负,由朝廷所规定的三十税一调整到了十税一。
但同时也取消了往年间,明里暗里的苛捐杂税,这些苛捐杂税往往都落到了办差的衙役腰包内,算是被中间商转了差价。安永淳将这些全部取消,整体来算,税负还算是降低了不少。
是以,今年百姓交税的积极性大大增强,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除了极少数死命抗税的乡绅以外,整个朗州的赋税,几乎全部交齐。
至于那些铁了心要抗税的乡绅们,自会有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征粮队去解决。既然施主听不懂佛法,老衲还是会一些通俗易懂的拳脚。
收齐了税,有了粮草,扩军备战的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往日里限制朗州军扩张最大的羁绊,便是军粮,如今占据朗州,尤其是夏收之后,这个最后的羁绊也就就此解脱。
安永淳决定,将原来三千人规模的朗州军,扩张到一万人上下。而扩张的兵员也极容易寻找,那便是当初拿下朗州之时,在俘虏中挑选的九千余名边耕边训的民兵。
这些民兵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整训,去掉了两千多实在达不到标准,或者性格恶劣之辈,只剩下不到七千人的规模。
如今将这些人全部编入到朗州军中。然后,又从新晋募集的新兵之中,挑选数百名新兵,补齐差额。一万名满员的朗州兵就此诞生。
安永淳将这一万人编为五营,每营两千人。其中,何望山,何望海,赵洪范,王道直四人,跟随安永淳最早,战功最多自然被理所应当的立为各营指挥使。
随后,安永淳又将几次大战以来,立有军功的人员名单详尽列了出来,共计八十三人。其中功劳最大者,名叫唐绍尧。
此人,原本是楚王府内的一个护卫,后来随着安永淳包围楚王府的时候,立有大功,被安永淳当即提拔为把总。
后来,安永淳自楚王府离开,此人在王府内的地位随之一落千丈。不过,此人不甘于一生平凡,后果断孤身脱离楚王府,投奔安永淳,被安永淳接纳,并任命为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