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荒凉(2 / 2)

布衣天命 墨斗先生 2291 字 2023-11-14

再加上近些年来,天灾连连,旱灾,蝗灾,瘟疫,一波接着一波,土地里生长的那点庄稼,连给王爷,乡绅的租子都不够,更别说朝廷的赋税?

于是好多人都逃难走了。但他们走了不要紧,原本该他们缴纳的田税,可一分不能少,他们既然走了,那就找他们同甲之人摊派,同甲之人全逃了,那就找同里之人。

反正,朝廷的差役只管收银,其他一概不理。这就导致,逃难之人反而能活下来,留在家乡的反而死路一条。

于是,加入逃难队伍之人越来越多,留在家乡的人越来越少。如此形成了一个循环,短短几年之内,几乎将所有的百姓全都变成了流民。

安永淳听到老农这个说法,沉默了下来。其实在宁乡的时候,他也曾收拢过难民,从他们口中也多少了解过河南一代的具体情况。

不过那个时候,他一直以为,这只不过是流民的夸大之言,最多也是个别现象,但如今看来,其描述不仅非但不过,反而多有保守。若整个河南都是如此,那河南危矣,朝廷危矣。

安永淳策马来到一处高坡之上,眺望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民队伍,不禁心头一沉。以往他以为朝廷至少还能坚持十数年,如今看来,或许十年都坚持不到。

刘调羹也驱马来到安永淳的身旁,问道:“安将军,再看什么?”

安永淳指着满地的流民,道:“在看满地的干柴。”‘

刘调羹默然,良久满腹的言语化作一声长叹,“走吧,赶路要紧。”

等过了许昌,官道上的流民开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隐没于草丛之间,若有若无的骸骨,以及成群结队的野狗饿狼。

到了晚间,一行人抵达新郑。

落日的余晖,将天地染成了金黄一片,远方新郑斑驳的城墙外,大批流民在城墙下聚集。他们拿着残破的陶碗,带着对生的希望,围绕着中间的一个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带着笑容,右手拿着勺子,将菜粥盛到流民的陶碗中。夕阳照在年轻人洁白的衣衫之上,泛起淡淡的金光,好似传说之中的圣人重新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之上。

“走过去看看。”

说着,一行人策马,慢慢来到城墙之外。如今天色将暗,他们正好来到新郑城中,住宿一万,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来到城外,密集的流民将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根本没有落脚之处。被围在中间的那个年轻人也看到了安永淳一行的窘迫,开口劝解道:

“乡亲们,咱们让一让,不要阻塞道路,让客人不得入城。”

那年轻人虽说年龄不大,但在这些流民之中,威望却极高。听到他的话,原本阻塞在道路之上的一些流民,向两侧让开,给安永淳一行让出了一条道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