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参观工坊(2 / 2)

IT小子闯大唐 携风系雨 2290 字 2023-11-07

高良才终于理解了在这个年代研究技术的困难之处,也许化学基础的薄弱是最大的难题,那么他只能先从物理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了。

他问道:“刘管事,一斤粗盐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能得到多少细盐?”

刘管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盐场管理者,对于这里的业务了如指掌。他微笑着回答:“能得5两。”

高良才眉头微微皱起,他记得实验课上他做的粗盐提纯的产率有60%,这样一比,这里的产率就太低了。

他不禁有些失望地说道:“一斤16两,5两就等于三成,这么少?看来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了。”

再查了一下账目,市面上的卖的粗盐一斗要20文钱,他们大量进货,一斗只要4文,按照三成的产率来算,产一斗细盐需要3斗粗盐,需要60文钱,而细盐价钱是粗盐的4倍,就是80文一斗,所以这个工坊加工出来的细盐一斗只赚20文。

等等,他突然意识到还没有把柴火和人工费用算进去。把这些成本加进去粗略一算,每斗细盐的利润只剩下10文了。

这赚的就是一个辛苦钱。

再去看了造纸工坊,眼前是一个巨大的蒸煮室,里面冒着热气腾腾的水蒸气。蒸煮室里摆放着一排排巨大的木桶,里面浸泡着各种树皮原料,如麻类、楮皮、桑皮、藤皮等。这些树皮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后,被放入木桶中进行蒸煮,使其变得更加柔软易加工。

在蒸煮室旁边是一个舂捣室,里面摆放着几个巨大的石臼。匠人手持木槌,不停地舂捣着已经蒸煮过的树皮原料。

舂捣完毕后,匠人们将混合了水的树皮原料倒入一个巨大的木槽中,形成了浓稠的纸浆。接着,他们将纸浆倒在一块能够滤水的篾席上,轻轻地摇晃,让水从篾席中漏出,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薄片。

这些薄片被小心翼翼地晾晒在竹竿上,等待着干燥的时刻,这种薄片干燥后就是纸。

听说这个造纸工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一直掌握在世家手中。世家们垄断了造纸行业,导致市面上的纸价格昂贵,一般人都用不起纸。

然而,长孙王妃却给出了一种全新的造纸工艺。经过他们的反复研究和实验,终于发现用麻类、楮皮、桑皮、藤皮等作为原料是最好的选择,比原来的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作原料的蔡侯纸要好得多。

长孙实际上是对纸浆的性能进行了改进,使得制造出来的纸张更适合书写。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打破了世家的垄断,让纸张变得更加便宜,让更多的寒门弟子都能够使用纸张。

这会引起世家的嫉恨吧,高良才想到,李世民在皇储之位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也许也跟世家的阻挠有关系。

如果这些世家整天散布关于李世民想要篡位的阴谋论,多少也会对李渊的决策产生影响吧。

对于造纸术,高良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应该不断尝试不同的树皮,研究出更好的纸浆配方。这需要长期的实验和专人来进行,所以他暂时将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