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珠按照从后往前的顺序,挨个去探望此次受伤的人。
她刚从第三家出来,就正好遇上了谢爹他们。
谢爹叹气道:“二黑伤势最重,但大夫说只要好好养着,断骨长好就不会有多大的后患。”
尽管受伤的人都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不觉得谢家需要担责。
但进屋瞧见一家子老少的眼睛都红彤彤的,所有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谢大伯和谢锦珠打商量:“请医问药处处都是要花银子的,他们为了工钱把命都往外豁,家底也不富裕。”
“我和你爹刚才还说呢,这银子要不就我们给出了吧。”
大疫过后,谢锦珠没把银子都放在自己的手里兜着,谢家三房都得到了一笔不小的数。
这几个人的药费还是负担得起的。
谢锦珠想也不想地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
她还指着村里人出力气,不能因为一次意外就寒了村民的心。
只是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来得好。
谢锦珠话锋陡然一转:“我想修路。”
“尽快就修!”
恨不得覆盖世间万物的暴雪早就停了,雪融泥水肆虐,冲刷过的每一处都是泥泞。
湿滑,狭窄,稀泥烂地。
加上来往的脚步反复踩踏,每一步都犹如走在刀尖之上。
运输的山路上危险重重。
潜在的危机一日不除,就会变成人们心里的一根刺,诱发恐惧。
也藏着不可控的风险。
谢锦珠闭了闭眼说:“这次是运气好,只伤了人没出人命,但路况不修,下次可就说不定了。”
谢爹迟疑半晌小声说:“可是……”
“修桥铺路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儿,就为了往山下运一些碎石,值得费这样的力吗?”
谢锦珠没跟他们说要多少碎石才够,也没人知道这样的往返会持续多久。
万一路修好了,用不上了咋整?
谢锦珠听出谢爹的言外之意,忍不住好笑:“爹,用得上。”
只要这条专供运输矿石的山路修整好,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往后可见的很多年内,这条路都用得上!
修路是临时起意,谢锦珠的动作却快到惊人。
两天的时间内,谢锦珠和村长以及村里的猎户反复上山勘定路线,下山后对着谢锦珠绘出的图样来回商量定夺。
最后呈现在桌面上的是一份完整的路线图。
从开采矿石的洞口绵延往下,围绕西山一圈,总共分了两条路。
一条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呈下坡状,是下山的道。
谢锦珠指着用朱砂圈红的那条路说:“下山的道宽约成人臂展,一路尽可能架设平整,单侧扎入木围栏,免得有人失足跌落。”
“等路铺好了,就可以放弃用人力背石头下山,改用相对省力的三角木推车。”
这样一个人下山一次,可以推动更多的矿石,也不会那么辛苦。
上山的路则是修整成阶梯。
谢锦珠盯着被修改过很多次的路线,妥协道:“窄路很难拓宽,上下都在一条道会影响效率,分道而行是最好的。”
“但咱们不可能把上山的路也铺平,沿着原有的山道铺出台阶,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下山的路直通往堆砌了水碓的西山河。
上山的路绕至西山北面。
两条路一前一后,往返距离最小。
村长听得不住点头:“对,锦珠说得对!”
他们都去看过了,这样的确是最好的!
谢锦珠放下笔:“诸位若是都觉得可行的话,那明日就可以准备动工了。”
俗话说得好,想致富就得先修路。
修路的确会让谢锦珠的安排被迫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