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一到晚间,北凉城的百姓们都会听到官府衙役们敲门的声音。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只有在战争年代抓壮丁时才会有。
但此刻,这些官吏们对百姓和和气气,还一个劲说是为他们做好事?
此时,北凉城一户农人家门口,风尘仆仆的邓宪拿着册子站好,敲开面前房门。
只见从其中伸出来一个古稀左右的老翁脑袋,先是一惊,紧接着便是恐慌。
老翁望着邓宪,心有余悸说道:
“大老爷,我们家就剩下我和老婆子,你总不能,把我这六十多岁的骨头搬到战场去吧?”
面前邓宪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挂着笑,道:
“您误会了,我这次来,不是抓壮丁的,就是看一看您家里有几口人。”
“之所以这个时候来,这不是眼下正值栽种时令,怕耽误了你们下种子。”
“再者说,晚上人也全乎不是?”
“原是如此。”老翁听完这些话,方才松了口气,打开门让出个位置。
只见院子里还窜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邓宪有些无奈,想来他们拦着自己,就是怕这个十几岁的孙子被拉去当了兵。
“那些年,我两个儿子都被征去,上了战场,再也没回来。”
“独独留下这么个小子,我们总不能,再把他也丢了吧?”
老翁脸色低落,只能这样说道。
听了这些话,邓宪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匆忙办完了事,便离开。
身边小吏紧紧跟着,却有些兴奋。
查完了这一户,北凉城周边的所有户籍便全部掌握了。
他脸上带着笑,道:
“大人,今晚回去后,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接下来的这些破事,交给那小王爷算了。”
但是紧接着,却见身边的刺史大人一巴掌抽在其脸上,怒喝道:
“混账,为百姓做事,岂是破事?你这嘴巴若是堵不住,本官便替你缝了它!”
身边这小吏也是悲催,自从楚江到来以后,没少挨邓宪的打骂。
第二日一早,楚江看着自己面前堆满了案几的册子,脸上却带着几分亢奋。
公冶玉此时端着一碗白粥来到他身边,看着这家伙无比反常的笑容,顿时也觉得毛骨悚然。
喝过这碗小媳妇亲手熬的白粥之后,楚江干劲十足,一只手抓着开垦地图,另一只手便开始标注。
开垦荒地的计划是他早就安排好的。
到了现在,可以说每一户都可以分到一块新开垦出来的田地。
只不过这新的田地尚未进行冲洗,仍需要种植耐碱性作物。
整整两天后,这位小王爷才一脸倦意地伸了伸懒腰,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眼看自己两天的工作成果,楚江迫不及待地对着门外喊道:
“将贾先生请来,我有事交代他。”
几刻钟后,贾鹏举便出现在他面前。
这书生的效率出奇,做任何事都是风风火火。
一进门,贾鹏举便看到了案几上堆满的纸册,当即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惊叹道:
“王爷真是神速啊,如此多的户籍田地,两天时间便处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