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攻取之外,小胜则获村邑利,大胜则得城池之便……”
“今日只割五城,明日便是十城,只为得一夕安寝……”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地无厌……”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悲夫!有如此之势力,却为大情,皆为所恐,日削月割,趋于亡势。”
“苟以天下之大,六国破亡之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秦国弱小,六国强大。
可是最后六国被灭,秦国统领天下。
秦国的土地来源于武力进攻,还有金钱贿赂。
而六国之所以灭,也在于这两个重要的原因。
五座城池,对于当下来说也许并不重要。
可是今日五城,明日十城,最终一无所有。
“妙,简直太妙了……”
翰林院的夫子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哪里还有心情去等十篇车轮被抄下来。
书童念出来的这篇策论,让他们心神恍惚。
在这一刻,他们的脑子里似乎只有这一个故事。
“六国之人,今日各让城池,明日各让城池,甚至各种贿赂,不过就是为了得一夕安寝。”
“可是,放眼天下,乱成一片,如此做法不过是杯水车薪,终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是啊,今日割让一座城池,敌人不仅不会退让,反而更加得寸进尺。”
“到了那时,六国诸侯,便退无可退,直到生死关头,迫不得已只能够拿起武器反抗。”
“可是,从第一次割让城池开始,他们便低人一头落得下风,最后又被操戈反击,又怎会有作用?”
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来是比试作品。
但是,仔细一看何尝不是北燕三国和大庆现在的关系。
大庆强盛之时,北燕三国为之附庸。
如今大庆外强中干,北燕三国欺辱,今天要求割让土地,明天要求给予钱财。
不正好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一篇文章,不仅能够诉说一
定的道理,而且能够和当下的格局联系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楚良的这两篇策论,竟然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诉说了问题。
无论哪篇文章,都在讲述一定的道理,都在诉说治国之道。
乾圣帝在看到这两篇策论的时候,双手搭在龙椅上,半天都没有说话。
他自认为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也算是兢兢业业。
只可惜,大庆王朝早已经从内部腐坏,他即便是有再大的才能也无处可施。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也许必为如此,只是在这样的情况面前,他的能力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更加厉害的人站出来。
楚良不仅能够意识到六国覆灭的原因,而且对此分析总结,这便是旁人做不到的。
六国覆灭在于软弱无能,不是割让土地,就是用钱财贿赂,如此没有原则之法,终究只能让自己喘一口气,没有办法避免被灭的后果。
如今,三国在前,不远万里而来,不就是为了土地和钱财。
大庆为了缓和危机,一次又一次的割让土地,一次又一次的委曲求全。
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王朝文武百官更是怨声载道,乾圣帝更是心中屈辱。
所有人面对眼下情况都非常不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