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 / 2)

国学新解释义 文熙哥 2171 字 1个月前

想象一下,一个社会,大家都只顾着自己,心里没有别人,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就像一群饿狼,见了肉就扑上去,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礼仪、音乐呢?这样的社会,就算是表面上看起来再繁华,也不过是个空壳子,没有灵魂,没有温度。

而有了“仁”,那就不一样了。有了“仁”,人们就会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样一来,社会也就变得和谐起来,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真正的交流和连接。在这样的社会里,礼乐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道亮光,照亮前行的路。

不过话说回来,这“仁”字虽然好,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毕竟,人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要想真正做到“仁”,那可得下一番功夫,得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容、更加善良。

说到这,咱们不得不提提现在的社会现象。现在的人啊,都忙着赚钱、升官、出名,心里早就把“仁”这个字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的,可心里想的却是怎么从对方身上捞点好处。这样的社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可实际上却是空洞无物的。

所以呀,咱们得好好反思反思,找回那个被遗忘的“仁”字。只有这样,咱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当然啦,找回“仁”字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咱们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慢慢地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说到这,我想起了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天,孔子老先生走到大街上,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他老人家就走过去问:“你这糖葫芦怎么卖啊?”小贩一看是孔子,赶紧恭敬地回答:“五文钱一串。”孔子老先生一听,皱了皱眉头,说:“五文钱?太贵了吧!”小贩一听,赶紧解释说:“不贵不贵,我这糖葫芦可是用最好的山楂做的,又甜又脆。”孔子老先生听了,摇了摇头,说:“你这糖葫芦虽然好,可要是心里没有‘仁’,那又有什么用呢?”小贩一听,愣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哈哈,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做什么,都得心里有“仁”,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

所以啊,咱们大家都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个“仁”字,把它当成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只有这样,咱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有意义,咱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呢,我想用一句俗语来结束这篇文章:“人心向善,天下太平。”只要我们心里有了“仁”,那这天下也就自然太平了。您说对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