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蝗灾 嬴政 别撺掇朕吃虫子(2 / 2)

【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

史记中的相关记载,在许多人与事物产生的变动之下,依然还是提前来临了。因此可以看出,大自然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违抗。

历史上的蝗虫和大疫,应当还要再过几年吧?

对此嬴政进行了反驳:“此史书距秦有些年代,大部分是道听途说,记载年份可能并不确切。”

“再者,蝗虫和大疫从来不罕见。”

对于古人来说,这两项再加上之后的“岁饥”,往往隔些年份便会上演——能记载进史的,通常是情况严峻而死伤无尽。

即便如此,也只会是短短几个字。

嬴政扬了下眉:“好在朕自登基以来,便做好了充足准备。”

推广曲辕犁、耧车等铁制农具,传播了翻车筒车、立井水车等灌溉工具,还有普及了一系列保暖、除积水和防灾的知识。

另外还让王绾去规划了土地,安排管理了粮仓。

这样的自然灾害对于准备充分的秦国来说,想必能将民间的损失、尽可能降低。

作为一个被带着卷学习、如今认地图没压力的情况下,夏安夷迟疑了下:“那所记载的蝗虫从东方来……便是魏国所在的方向?”

怪不得老祖宗轻易放弃了水攻的方法,原来是熟知剧透后,懂得了融会贯通。

应该就是看在大灾的情况下,魏国会不会顾及子民,在围城之中抵抗不住,从而不费兵卒向秦军投降了。

【在关于自然灾害防治这本书里,我们围绕展开了各种洪灾、旱灾、雪灾有关的防治知识。】

【那么今天要讲的版块,便是蝗灾。】

夏安夷一边写着笔记,一边及时提醒对方:“虽说秦国当前的粮食,勉强能应急一二。”

“但你也说了,蝗灾和饥荒在古代并不罕见,万一日后还有下次呢?”

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嬴政掀了下眼皮,言简意赅地表示:“朕一直在听课。”

换言之,他可比对方认真多了,该吐槽的时候吐槽,该收心听课的时候、便认真学习后世的知识。

【首先是关于蝗虫如何捕捉的方法,最原始的捕蝗法便是器具捕打法,适用于鼠、雀等各种为害。】

【常见的有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和抄袋式,可以就地捕捉蝗虫,避免其进一步肆虐粮食。】

嬴政将光幕中的方法,逐一图文结合地记录了下来。

但这些方法,听上去作用有限,只能捕捉一小部分蝗虫。

【如果想要大规模地捕杀蝗虫,可以采用篝火诱杀法,也就是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焚烧。】

【这个方法可以同器具编网、用土埋压一并结合,可以说极为有效。】

而除了这些充满干货性的知识点,老师也借此幽默道:“都说万物皆可油炸,这世上最难打败的就是吃货了,蝗虫也不例外。”

“大家在旅游时,有吃过油炸蚱蜢吗?它其实就是蝗虫,价格往往还不便宜。”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蝗虫都能吃,比如沙漠蝗虫便是有毒的。】

【无毒而可以食用的蝗虫,通常是俗称“大扁担”的大尖头蝗虫,腿上尖刺多的棉蝗,还有呈现黄褐色的东亚飞蝗……】

夏安夷亲眼瞥见,老祖宗在听了这段话后,指间的笔倏地顿住了,面色也有一瞬的复杂和差异。

哦,应该是光幕里闪现了蝗虫的照片,对方才一言难尽:“朕听闻过民间,确实有灾荒时吃蝗虫的行为。”

这样的方法并不需要科普,对于没有粮食乃至啃树皮、易子而食的人来说,蝗虫若能捕捉到,便是美餐一顿了。

嬴政似有些无语:“只是你们后世不缺衣食,竟也沉迷吃它?”

这些后世人是日子过得平淡,嘴里没味儿,所以连虫子也不放过?吃货的世界可真可怕。

夏安夷提醒对方:“蒙恬也是著名的吃货嗷。”

对方还喜欢研究黑暗料理,偶尔坑完其它人以后,过来坑老祖宗一把。谁让他们君臣和睦、嬴政最初又自诩喜欢对方的美食呢?

嬴政颔首,要多双标有多双标:“蒙恬日后乃国之大将,他若是也对这油炸蝗虫感兴趣了,朕也不是不可以……”

蒙恬要是想吃,那他早就吩咐把魏国的蝗虫都抓过来,犒劳对方了。

好在对方没这般重口味。

她顿了顿:“而且据说油炸蝗虫还挺美味,你要不要试试呢?”

“左右你对不少东西,都真香过……”

虽然知道对方肯定不会被撺掇成功,但她还是起了促狭之心,尤其看到对方向来严肃的包子脸绷起,便有些快乐。

嬴政:“……”

他微笑了下:“朕不感兴趣。”

“另外,若是没来得及及时分辨,万一朕中毒了怎么办?你们后世学子,不都还指望、从此不学英语吗?”

夏安夷:“……”

对哦,那还是不学英语比较重要,不上当就不上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