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国的统治者,你不应该感到前途渺茫、恨铁不成钢吗?”
出乎意料的,老祖宗已经成长了不少,回应的态度颇为心平气和:“像公输逊和郑国这般,自幼钻研擅长、对后世知识一点即通的人,毕竟是少数。”
“只要他们不是纯粹的饭桶,朕还是愿意给他们进步的时间。”
宽容是宽容了些,就是说话一般不太好听。
而这次大秦学宫招生的过程中,也不乏吸引了一些庶民百姓。
原因之一便是进入学宫后,无需上交束脩而且包吃包住,这对有时会遇上饥寒的平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反正报名一试,也没什么代价嘛。
夏安夷还提议,可以参照后世的补助方式,对成绩优异或是有新发明者,进行相应的赏赐。
于是来报名的人不少,里边还真夹杂了些有才学之人。
嬴政略带嫌弃地将贵族们的卷子,放到一边,在庶民所交的卷子里大海捞针很久,找出了第一批适合入学者。
落选的贵族,起初表示不满。
嬴政面无表情地下令,将对比鲜明的答卷贴在宫墙上,进行古代版的排名和“公开处刑”,让他们感受了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贵族们:“……”
他们默默不吱声了。毕竟数理化这样的饭碗,也不是谁都能吃上的。由于他们自幼不缺衣食,对于很多问题的回答,都体现了“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而另一边的吕不韦自赵灭以后便没什么动静,一直在府邸中招揽各种门客,撰写未来有名的《吕氏春秋》。
嬴政也没跟他客气,既然对方看着不忙,便直接下令让他过来带新学子。
虽然所学内容是技术流,但这些通过考核的庶民也缺乏基础的文化素养,偶尔需学学传统的六艺。
当然此举,也是为防止吕不韦与门客商量出什么计谋。
历史上的吕不韦先后被放逐两次,原因之一便是广招门客而太过高调。至于有没有别的野心,那便埋没在历史长河里不得而知了。
吕不韦:“……”
他说不忙只是跟对方客套一二,没想到还得打两份工。
真是想念已经不知在何处,忙着求仙和长生的老搭档嬴异人啊!
夏安夷委婉道:“吕不韦看上去不是很高兴。”
嬴政颔首表示自己知道:“若是所有臣子们都高兴了,那麻烦的便是朕了。”
所以在老祖宗看来,还是让对方不高兴吧。
大秦学宫的专业课授课,过了段时日便开始了。原先的徐福、公输逊、郑国等人,发觉自己还要兼职上课,也陷入了沉默之中。
甘罗安慰他们:“无妨,你们每日所承之责已经够多了,也不缺这么一样。”
翻译过来便是都996了,努力一把007也没太大区别。
公输逊热爱相关的研究,平日也沉默寡言。因此对于学宫的建立和传授给更多的人,没有太大的意见。
而徐福知道自己未来干的好事,默默地只想将功折罪,哪敢跳出来反对。
唯一不满的便是郑国:“我每日修水渠已经够辛苦了,偶尔还要勘探煤矿,怎又多了别的任务?”
嬴政纠正他:“修水渠,那是朕出钱出人力,帮助你完成梦想,顺便使秦国的水利更为发达。”
郑国:“……”
好像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以他的脑子又挑不出对方的错来。
大秦学宫还在探索和设计中,嬴政想起什么后随口发问:“你们的考核完毕后,将会去往何处?”
夏安夷告知:“会按照分数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你可以理解为进一步的钻研,有的人能言善辩想学当谋士,有的人喜欢经商可以深造这一方面,还有艺术类比如书画音乐……”
不止是六艺和数理化,还有各种有实用的方方面面。
这些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甘罗适时露出星星眼:“好棒啊,若我们也能效仿一二,就好了。”
虽然听上去遥远,但未来也不是不能一试。
也许是比较空闲,老祖宗难得还顺势询问了下:“那你日后想做什么?”
听上去像觉得专业对口的话,就拉她过来、也给秦国打工的意思。
对方是懂得提高效率最大化的。
但夏安夷可不想年纪轻轻就来打工,于是不嫌事大地道:“你知道考古吗?”
“这个专业呢我比较喜欢,是后人通过挖掘历史遗迹或文献,来探究过往……”
嬴政起初以为,这又是个同数理化并肩的厉害专业,所以打开了笔记。
然而一边听一边思索,心里骤然涌上了些不太好的预感。
旁边指导了一天修渠工作的郑国,听到后开口:“这不就是盗墓嘛,我祖辈他们可擅长这个了,你们后世居然也有这样的学科。”
“你们哪儿有什么未挖掘的大型陵墓吗?要不听我……”
热心的盗墓建议还没说完,就被老祖宗打断。
毕竟对方口中,后世未挖掘的大型陵墓,这番话就只差没报他的身份证了。
嬴政本人脸色不佳,掀了下眼皮后,郑重宣布:“大秦学宫可尝试各种新学科,不断进行改良,唯独不准、开设此考古学科。”
后面朝代的盗墓贼已经够多了,起码给他留点排场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