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相比较下,他亦发现了汉代的文化政策略胜一筹。当然汉代统治者也是在秦亡的基础上吸取了教训,二者也不冲突,因此没有开口嘲讽。
但嬴政语气依然不满:“……不是曾说过,坑的是术士而非儒生吗?”
这后世的历史老师,讲到焚书坑儒时也特地给学生讲过。然而一笔带过时,还是习惯性地用“焚书坑儒”代替。
都怪后世那群用心不良的儒生,把锅扣他头上。
且秦汉之交的方士和所求仙药的阴阳家,皆喜欢着儒服儒冠、以儒者自居,因此导致他风评被害。后人拿此来解释,有时也被当作强行的洗白。
夏安夷安慰对方:“这锅你都背那么久了,看开点,也不差这么一时半会儿了。”
实在不行,还是让老祖宗对着朝堂上的儒生,多出点气吧。
嬴政:“……”
他原本已经打算心平气和,按照这后世女子的思路,将现在的自己和平行时空的“秦始皇”分开来看,不要再为这种宵小之事动怒。
下一秒,又听后世的夫子继续道【当然,汉代儒学融合了这几家的思想以外,饱受争议的是它有没有融合进法家思想。】
【我们的课本虽未提及,但不少史学家认为,汉代儒学也带有先秦时法家的影子。而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思想也基本上密不可分。】
【比如武帝开始的“独任执法之吏以治民”,又重新强调了律法的重要地位,算是秦朝思想上的延续。】
听到汉代儒学、还使用了法家思想后的嬴政:“??”
这算什么,这群儒生每次对着秦律乱喷一通,最后背地里还是剽窃了法家的思想?
嬴政不由有些心梗:“……”
真行,这群儒生够假清高的。有本事别规定律法,单单凭他们满口的那仁政与德治去管理国家啊。
【那么结合我们现在的主流思想便能看到,此后的几千年内“儒法合流”最终成为了趋势,且最终部分法家思想被儒学完全吸收。】
【因此我们的文化共同体,离不开以儒学为主流的各种思想的融汇。】
法家思想好的地方、被抄走后完全吸收了,焚书坑儒的骂名由他担了。
夏安夷望着屏幕上他头顶的气泡,目睹老祖宗面无表情、内心各种怒骂抄袭的儒生后,默默低头写笔记,忍住笑。
其实从史书还是能看出一二的,老祖宗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可能在他的世界观里,一切都是按硬实力说话的。
因此也没想到自己死后,楼阁坍塌而被舆论影响了风评。
嬴政冷不丁地开口:“这董仲舒可真是能人,朕倒真是想再向天借数百年,好去瞧瞧他是如何模样。”
显然平行时空版的老祖宗,如今潜移默化地慢慢长了不少心眼。
已经不是历史上、被儒生天天骂的暴君了,他现在是黑化版的心机君主(bhi)
她想起对方打算请韩非整理儒家经典、夹带私货一事,基本能猜到对方的想法,隐晦着开口:“别生气啊,你如今这不是未卜先知、有了准备吗?”
其实她最初还带了点矛盾,一方面希望老祖宗治一治这群儒生,另一方面又担忧对方下手太狠,直接对儒学斩草除根、动摇后世的文化之根。
虽然儒学有很多值得被骂的糟粕,但也在千年的时间里影响了华夏人的性格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过好在,对方选择了折中的方式,下令来秦国出使的韩非修书。并打发了朝堂上废话最多的儒生过去一起。
而修书需要漫长的时间,他自然得到了一片清静。
似乎是生怕事不够大,嬴政还让阴阳家、道家的一批人也去同儒生辩论,美曰其名是提供一个言论轻松自由的环境。
实际等这群儒生一走,他便即刻安插了新的一批官员。
而韩非作为秦韩之战的使臣,原本在历史上的结局并不好。如今肩负了修书的重任,也算是秦国对被打的落花流水的韩国的安抚(?)
夏安夷轻轻提醒:“若是修书后儒学泛滥,影响秦律的权威性怎么办?”
嬴政语气平静:“他们在法家思想外披上儒学的皮,就不准朕也对儒学下手吗?”
何况所有的修书最终的模样,都会通过他的审批,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应当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她顿了顿,好奇:“那你不怕他们夹带私货,在书中骂你吗?”
嬴政泰然:“骂吧,毕竟朕在整合法家的思想时,也抄了他们的思想。”
既然要儒法合一,那不如在修书的数年后,贯彻到底。想必那时候,六国也基本完成了统一,可以着手这“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不过这一次,他先下手为强了。所以最终留下的是包含了法家思想的儒家,还是吸收了儒学的法家思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夏安夷:“……”
她见对方在审视方才的笔记,也顺势加入其中:“那个三纲五常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其它……”
尤其是夫纲这一条,在宋代儒学后成为了钳制女性的利器,让许多女性人才明珠蒙尘。
当随口发表完对一些儒学思想的不满后,她发现屏幕上的团子版老祖宗,还真若有所思听了一会儿。
她轻咳两声:“我随便扯的。”
嬴政自然不会真完全信她这个,一开始摸鱼、虽然最近学习态度有所转变的不靠谱学子。
只不过光幕里的课堂往往客观而一笔带过,他也需要后世人的反馈,来审视这些做法有没有问题。
能及早地剔除儒学里的糟粕,自然是好事。
以及,没有了一群儒生在朝堂里逼逼赖赖,能更加心无旁骛地着手六国之战,更是件好事。
嬴政正心情愉悦着让她多骂几下儒生,突然见悬浮在空中的“她”比划了下手势。
他漆眉微动:“你在做什么?”
夏安夷见被抓个正着,顿了下后还是选择老实坦白:“能不能、看在我帮你一起骂了儒生的份上。”
“就让我拜一拜吧?”
考试快来了,与其转发网上的虚假锦鲤图,不如拜眼前的老祖宗吧。
想必一定会显灵的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