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他就想起了类似的经历。
比如前一秒听完“千古一帝”的事迹,他刚进行吐槽和嘲笑完,就发现那是他自己。
所以还是听完整后,再开麦比较稳妥。
【而除了印章,拓片、印染等技术都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只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得以突破。】
夏安夷有些不理解,而此刻恰好有一群古人陪她上课,自然就开口进行了询问:“难道这么久的时间里。”
“从来没有人想着要把印章做大一些,也用来拓印吗?”
别的不说,短短时日来同这群人的接触中,她也能感受到他们作为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下姓名的人,水平也能吊打大部分的现代人。
嬴政淡淡道:“自然是因为,印章所用的墨丸红泥,皆需要质量很高之物。”
“即便是如此,拓印时的字迹也很容易糊,不用说做大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先秦时期,原本使用的书写工具是竹简和划刀。适合雕版印刷术的纸和笔,他们也才刚刚在后世的灵感中,所发明出来。
夏安夷听着对方的形容,若有所思。
所以字迹容易糊,这是什么原因呢?
【但是当大家细看这雕版印刷术,想必也能发现它最明显的缺点。虽然在拓印同一本书时,它能用较快的速度批量印刷。】
【但是当我们换一本书时,就要重新进行雕刻了。而每一页书都要使用一大块雕版,不仅浪费材料还显得奢侈。】
蒙恬挠挠头:“啊,本来我还想也整一个,以后大父罚我抄的时候,还可以重复使用。”
他明显迟疑了下:“那如果他换了罚抄的内容,那我岂非白忙活了一场?”
夏安夷暗示对方:“其实你可以,把几支笔绑一起书写的。”
嬴政瞥了眼一脸懵、没有明白过来的蒙恬,又同悬浮在半空的“她”四目相对了会儿。
随即抬手,拿兔毛笔轻拨了下“她”的翅膀,随即拨到了几尺之外。
似是在示意她别带坏蒙恬,赶紧哪凉快哪待着去,好好地听她的课。
已经能完美地读懂、对方潜台词的夏安夷:“……”
其实她就是开个玩笑,老祖宗真是没有任何的幽默细胞呢。
【甚至,由于雕版所用的技术是反刻,有时还会结合凹凸面和阴阳刻,对于匠人的技术要求较高。】
【若是过程中有笔误,就要整张雕版进行重刻,因此需要新的印刷术来帮助。】
甘罗猜测:“能如何改良呢?难道是将写错处,修改了重刻?”
郑国翻翻眼:“你们这群贵族果然没有常识,这印章之所以能进行印刷,自然是其有字处和无字处凹凸不一,才能分别出来。”
“要是刮了错字处,那不就更加凹凸不平了。”
嬴政则注视着光幕里,课本标题处“活字印刷术”几个字。眼眸微动了下,似在思索其与“雕版印刷术”的不同处。
“活字印刷术,意思可是将这雕版上的字分开来?”
嬴政手边便有几枚国君的印章,他轻拈起来端详了片刻,似是在思索分开的字、如何使用这个问题。
他指尖轻动,将手里的印章随即合并在了一起,又尝试了不同的组合。
神色微顿,似是在考虑其中的可能性和限制条件。
【因此我们由宋代平民毕昇所发明,利用单个活字来进行拼版。】
【大家要首先要注意它的特点,即活字可重复使用,能对于不同的文字内容进行组合。且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其印刷的效率极为高。】
眼见着光幕上的动画演绎中,用胶泥所制的字印方块,按照需要排列在了一起。
一群团子小人将这些方块放入了,置有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的铁板内。并用火进行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
此外,这群小人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似是为了使字面更加平整。
【起初毕昇所用的是木活字,但发现其经火烤容易变形,之后采用了胶泥,而明清之际又出现了铜活字,这些都是大家需要记住的。】
嬴政摩挲着手中的印章,似是对此也感兴趣,在纸上写下“胶泥”二字,后面又在“墨”上画了个圈。
先秦时期拓印时容易糊,很大程度上是墨比较原始,质量和效能比不上后世。
而若想效仿后世的印刷术一二,墨与胶泥皆是比较重要的突破点。
蒙恬及时捧场:“陛下,你真是神机妙算啊,这活字印刷术果然是将字拆开来的意思。”
夏安夷写完笔记,也跟着拍了两下手:“对啊对啊,料事如神啊。”
老祖宗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果然很强,是这里面最适合卷学习的。当然卷学习的话,肯定是大材小用了。
面对干啥啥不行的气氛组,嬴政眼眸微动,漆眉微蹙了下。
似是有些一言难尽地道:“课本上那么大的一行题目,你们是看不见吗?”
他总算明白那群后世的夫子,为什么讲课到一半,往往会感慨一二。原来不是不会教,而是有些人缺少捶打。
夏安夷:“……”
她作为一个现代人又不是不知道活字印刷,这不是配合傻白甜蒙恬一起,吹几句有关老祖宗的彩虹屁嘛。
对方性格真是越来越难搞了QAQ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