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 47 章 回老家(2 / 2)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哎,我就是问问,我也不羡慕他们,我还是挺喜欢当老师的,以后在钢厂子弟小学好好干,干到退休我觉得也挺好。”

张惠回忆了一下,大概记得,八十年代末下岗潮的时候,县里几乎所有的厂子都垮了,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并入到省城厂里继续上班,一般的工人就直接下岗。

钢厂子弟小学还是一直存在着,钢厂垮了之后,钢厂子弟小学就成了公立的学校,教职员工都没有变化。

张惠说几乎所有的厂子都垮了,没有垮的厂子都缩减规模变成私有的,比如周震当年盘下机械厂,不知道这辈子会不会有变化。

说起周震一家人,沈燕说:“放暑假的时候袁晓婷和周震带着女儿回来了,他们还是住在钢厂家属院里,家属院的房子本来说要收回去,后来袁晓婷她爸和钢厂那边商量,补了一部分钱,钢厂分给他们家的房子就还是他们家的。”

“这么好说话?”

“听校长说,今年钢厂效益好,这才半年就做了去年一年的活儿,下半年效益还会更好,所以钢厂的领导们又在谈建新家属院的事情。”

去年恢复高考后,气象一下不一样了,各行各业都像是迎来了春天似的,钢厂这边效益肯定就被带着向好。

沈燕笑着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有奔头,这样的日子才过得有味道。”

沈燕当老师,以后不会失业,她公婆在县委上班,以后日子也有保障,沈燕他们家这样的配置,下岗潮的时候是最不会被影响的家庭。

沈燕还要回家做饭,坐下聊了会儿就要回去了。

“你在家待几天?”

“待半个月吧,还要去我师父家一趟,从我师父家回来我就要回北京了。”

“以后你春天不会再来了吧?”

“这三四年要上课,春天来不了,只能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来一趟。”

“听你这个意思,等到大学毕业,你还要去山上采茶?”

张惠笑了笑,就是这个意思。

沈燕翻了个白眼:“你这人的想法真是奇怪的很,别人家考上大学,欢天喜地上学,等到毕业就分配进国家单位,你倒好,还想去山上采茶。”

这不是喜欢么。

张惠把沈燕送到门口,目送她带着娃走了。

林西跟着陈丽芳去买菜,沈燕走了后他们才回来。

“运气好,买到几斤野山药,你们想清炒还是炖汤?”

“妈你看着办,怎么弄我都爱吃。”

陈丽芳说:“今年乐意上山挖野山药的人少了,只要有人进城卖野山药,一下就被人抢光了。”

“回头我们自己上山挖。”

“咱们这一片可挖不着,城外云顶山脚下,都被那些老头老太太的脚印踩满了。要挖野山药,还是要去你舅舅家那边。”

张惠一拍大腿:“咱们还要去舅舅舅妈家走一趟。”

陈丽芳想到了人参:“去吧,家里的火腿给你舅舅舅妈拿一条去。”

“好。”

林西也对乡下很好奇,第一天去洪渠大队,她也跟着去了。

家里两个孙子都不在,没有孩子需要照顾,陈丽芳和张高义也跟着去了。

车上一共七个位置,除了司机六个位置,他们五个大人三个孩子,位置不够,江森和江枫两兄弟全程被外公外婆抱在怀里。

幸好路途也不长,自己开车,一个小时不到就进村了。

车子开进村,那可引起了大轰动,他们洪渠大队还是第一次有小车开进来。

胡秀早听到有人喊,他们家来贵客了,车子还没开到院子外面,胡秀就等在门口了。

全家人下车,陈丽芳叫了声大嫂,胡秀笑着迎人进门,来的都是家里人,唯一不熟悉的只有林西,陈丽芳给胡秀介绍后,胡秀态度一下热情起来。

“惠惠搬到北京后,前些年过年我们还去过一趟,他们那个花枝巷看着挺大,院子也宽敞,总觉得没什么人气儿,你家住进去挺好,两人多走动走动。”

林西笑着点点头:“我和惠惠合得来。”

一家人都进门了,凯叔没进去,照样在大门口守着汽车,一群小伙儿跑过来要坐车,凯叔也不阻止,只是守着驾驶座不让他们胡来。

凯叔跟着张惠,也不是第一次来洪渠大队了,很多人都认识他。

“凯叔,你出来让我们坐一下驾驶座呗,让我们摸摸方向盘。”

凯叔瞪眼:“方向盘是能随便给你动的?弄坏了怎么办?”

“凯叔放心吧,我们就是过过瘾,不会乱来。”

“真不乱来?”

“肯定不乱来!”

凯叔把钥匙抽下来,让出位置:“那你们上去试试,不要乱按车上的按键。”

“知道了知道了。”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塑料的方向盘被这群年轻人摸了一遍,吃午饭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下午,凯叔拿了张破烂帕子,把方向盘仔细擦干净。

傍晚下工后,来围观小汽车的人更多了,凯叔再也不肯让他们摸方向盘,只肯让他们试试座椅,惹来大家抱怨。

不过,抱怨归抱怨,大家试坐的时候还是非常有热情。

有些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好好监督娃娃读书,考大学,去北京呀,等以后发达了,他们家也能有一辆车。

林西下午和张惠上山捡菌子挖野山药,下山的时候看到院门口围着那么多人,林西笑着说:“大家真是热情。”

“没见过这样的小汽车,喜欢看热闹。”

林西说:“我家何康华说,只要有政策支持,国家稳定发展,国产的汽车生产力上来以后,肯定会允许私人拥有汽车,以后有汽车的人家肯定会越来越多。”

张惠点点头,可不是嘛。

林西跟着张惠去山上转悠了一下午,第一天早上起来腿酸的不行,张惠叫她上山的时候她摆摆手,她要在家休息。

张惠笑了笑,独自一个人上山,万婶说跟着一起去张惠也没让,叫万婶在家休息,过段时间还要去蒙顶山。

万婶爬山也不太行,说到蒙顶山,万婶也腿软。

张惠上山后,钻进林子里,走最近的路去挖人参。

距离山谷被人发现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山谷里的人参还多着呢,张惠挑年份足的挖了不少。

为了装人参,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张惠把空间里面的古董转了一半放到库房里,空出了五个大抽屉。

一天的时间肯定不够,张惠去了两天才停下手。

第三天,一家人坐车回家,休息了十来天,就又出发,开车去蒙顶山脚下。

望着蒙顶山的高山,即使早有心理准备的林西都有点害怕,这要走一天?

张惠拉着她:“咱们慢慢走,我带了手电筒,要是天黑走不到,我们打电筒走夜路。”

“山里面没有什么野生动物?比如毒蛇什么的?”林西有些害怕。

“放心,我们每年都来都没碰上事儿,今天肯定也不会碰上。”

“是吗?”林西有些怀疑。

“别废话了,赶紧上山,越早到越早休息。”

张惠觉得,他们天黑之前肯定能到。因为是自己开车过来,他们到蒙顶山脚下的时间比以往早了两个多小时。

凯叔不跟着上山,他在山下留着照看汽车。

毕竟这里不比云顶县,人生地不熟的,还是自己看着车放心一点。

爬山有多辛苦就不说了,后面小半截路,林西几乎是被陈丽芳拉着走到的,累的人晚饭都不想吃,就想躺下。

陈丽芳没让,煮了面让她先填饱肚子,洗完澡再泡了个热水脚才让她睡,林西一沾床,几乎瞬间就睡着了。

朱叶过来看热闹:“哪儿弄来的大小姐?”

张惠笑了笑:“香港人,我们家的邻居。”

朱叶啧了声。

“你们夫妻暑假怎么回来了?我以为你会在省城。”

“想家了呗,虽然省城也很好,我和徐永还是喜欢家里。”他们夫妻俩甚至已经商量过了,等徐永毕业后,他们还是想回山上来。

“对了,朱文峰从省城茶厂辞职了?”

“为什么辞职?他去哪儿了?”

“去上海了,他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没能让咱们朱家村的茶叶出名,他说在省城没什么机会,他要去上海找找机会。”

蒙顶山的茶肯定是好茶,但是别处也不缺好茶,特别沿海那一带,什么龙井、铁观音,自古以来就很有名声,人家一提到名茶就想得到,但是蒙顶山的茶叶呢,一直只在小圈子里有名声。

叫张惠说,主要还是地形的原因,蒙顶山这边自古以来都比外头那些地方封闭,好茶的名声也只在这一片流传。

朱文峰的想去外头打出名声的想法是对的,想做高端茶,只是茶叶好可不行。

距离选国宾茶还有好些年,这些年只是空着什么也不做那也太浪费了。

张惠想到林西的郑叔叔和华侨饭店,说不定她有办法给蒙顶山打出一点名声。

和徐永聊过天之后,张惠知道徐永的想法,徐永其实也觉得蒙顶山的名气配不上蒙顶山的好,他想等大学毕业后,和朱文峰一起想办法,把蒙顶山茶叶名气做起来。

不说跻身四大名茶,就算是十大名茶,他们蒙顶山甘露也不能是最后一名吧。

何康华之前跟张惠说过,想采买一些上品蒙顶山茶叶送礼,等林西休息好了,张惠邀请林西去看茶园,看茶坊。

林西看过之后跟张惠说:“我请人给你做广告宣传和包装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