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瞒天过海(五)
在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上,夏桀没有浪费时间,出言打断了两人的言语之后,他随即安排储将军带领一部分兵卒,去往有施国都城的东门扎寨。
尔后留下仲耕看守大营,他自己则带领着关龙逄和伯扁,以及少量的兵卒,骑马出了营门,向着距离有施国都城西门,有几里路程的一处高地驶去。
而在有施国的朝堂上,一众大臣就守城主力军,该如何安排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以司马为首的大臣,主张以东门和与王师相对应的南门,作为主守点。
他们觉得,夏桀奔袭千里之地,肯定不会把时间拖的太长,况且王师大营就设立在南大门。
从目前现有的条件可以看出,王师最有可能攻取东门、西门和南门,而北门的几率就很小。
因为北门所处的位置不适合,若是王师分兵此处,必须要从东面或者西面,先绕行半个都城的距离,才能准备攻城的事宜。
步骤繁多,不易操作,并且这样会显得整个迂回的路线拉的太长,很容易被有施国切断后路。
两军交战,舍近求远绝非明智之举,不仅兵力的补给和攻城物资的运输会出现脱节,而且后方的大本营一旦出现危机,回营救援也是个大问题。
很自然的,有施国的所有大臣,直接否定了主力军防守北门。
司马提议主守东门和南门,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南门是夏桀大营的落地处,有施国不敢托大,自然而然的要驻守一支主力军。
东门的位置却不同,其前方主路的两边,是大片的粟米地,接近成熟的粟米茎,有差不多成年人的高度。
王师借着夜幕的有利条件,完全可以偷偷的移兵此处,若是在有施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发起冲锋,弓箭的作用将会降低一半的效果,护城河的优势也会减少几分,这点儿,有施国不防不行。
而司空却有不同的意见,尽管安排在南门的这支主力军,他没有反驳,但是他不赞成另外一支主力防守东门。
虽然东门有粟米茎可以藏身,但是想要大量运兵,却没有那么容易。
作为攻城一方,合理的安排必定是,王师的前军要携带过护城河的桥梯,和攻城所要用到的阶梯。
这两件不可缺少的工具的目标太大,很难做到在不损坏粟米茎的情况下进行运输。
夏桀更加不可能将王师分散开来,毫无规则的潜过,因为行军的时候,将令传达将会受到阻碍。
若是整队有序的通过粟米地,很正常的就要趟出一条路来,有施国的兵卒居高临下,发现点什么,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东门的地势比较平坦,有施国守军的攻击压力相对较小,并且王师行动不甚方便,夏桀如果选择攻取东门,给王师造成的伤亡也绝对不会小,因此司空认为,东门只适合设立疑兵。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司空提议,在东门可以多布置些弓箭手,远距离的攻击,只需压制王师过护城河的步伐即可。
在人工抛投的攻击范围,还是属于间接性的接触,守城的杂牌军,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慌乱,但是还能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