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中原一带形成第二道防卫,拱卫南京;
以及西南方向形成半包围拱卫中原。
都是按照这样来分封的,难道这样的策略不是最好的分封策略吗
往小了说,说朱元璋是相信自家朱姓子弟才能够拱卫天下江山,难道这有错吗
让每一个朱家子孙都能够有自己的责任感。
如果不是因为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他自己以藩王登基,害怕有藩王效仿他,用财权置换了藩王的军事力量。
那么这一套制度一直这么传承下去的话,其实是最有效的。
一是从武将手中把军权夺过来,二是朱家子弟也有事做,同时又拱卫中原,拱卫边疆。
说白了,真正破坏藩王制度的是燕王朱棣登基之后的连锁反应,而不是老朱当时分封的这些龙子龙孙有错误。
那么这就验证了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发那么高的俸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养尊处优,有很大程度是给藩王们的军事补贴。
就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这么高的俸禄的话,那么藩王们带这么多兵怎么去养活难道仅仅只是靠着地方上缴纳的赋税截留一部分下来养活那么多的兵吗
说白了,这不就像是如今的财政转移政策吗
像甘肃那一代的藩王,他要想练这么多兵,当地有几个税收能够支持这么多兵囤积在那里
可仅仅只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有多少文官对这个藩王制度天天抨击,拿这个事来比自己拿的俸禄低。
以至于到了后代,也就是现代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是拿着这么一个制度来抨击老朱,说他的那些个儿孙们是在养猪,却完全不去考虑一下燕王朱棣的破坏性。
从这些角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朱元璋绝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完全知道官员是什么德行。
所以就论证了陈寒自己所提出来的理论,一方面是因为当初大明王朝刚刚创建天下百废待兴,所以没有那么多钱粮来给官员,第二个原因就是有意制造矛盾。
因为当初大明王朝在异族手中接管过来,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大明王朝的整个思想。朱元璋除了把程朱理学定为国学,让老百姓们在思想上面进行一个统一用三纲五常。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禁锢百姓和读书人的思想之外,他还得把老百姓们的其他矛盾给转移。
什么矛盾呢
百姓希望立刻能够恢复生产,立刻过上安定的日子,立刻进入太平年景的需求。
但是当时的大明王朝刚刚创建,没有创造这种环境的条件。
因为刚刚创建的大明王朝百废待兴,北边有逃到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在不断的南下,想要恢复元朝统治。
西南方向还有大量残余的元朝将领,比如割据在云南的蒙古王爷。
同时张士成很多部将都逃到了海外去与海外的海盗,形成了足以骚扰东南沿海地区的一股,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破坏性的力量。
所以在那种情况之下,大明王朝没办法去创建这种环境。
而如果没办法满足老百姓们的硬性要求,谁能保证老百姓们会不会效仿他朱元璋来一个百姓起义,毕竟朱元璋的身份就摆在那里。
尤其是当时朱元璋活动的地方是淮河流域和江南。
那一带经历了几百年的经济从北往南移的过程之后,已经是最富饶的地方。那里不管是人才、经济、资源禀赋还是商贸往来以及百姓的思想教化程度,都要比东北、西北、西南要好。
而这一带恰恰是当年张士诚活动的主要地带。
这就给朱元璋治理天下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想要立刻将这些人的思想都给统一了,怎么办制造矛盾,人为的制造矛盾。
比如在制度设计上,一开始可能朱元璋并没有注意到低俸禄势必酿成大面积的贪污腐败。
第一次有了贪污腐败出现的例子之后,他马上就因为自身对于贪官污吏的怨恨从而血腥镇压。
而这一次的血腥镇压必定会让民间的风气得以改变,民间的老百姓必然会称颂朱元璋是个青天皇帝。
如果当时朱元璋已经意识到低俸禄会形成大面积的贪污腐败是想要改变,那么民间百姓风气的改变以及老百姓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怨恨所形成的矛盾转移,必然会促使朱元璋利用这个矛盾来减少百姓对于好日子的期待。
于是朱元璋顺坡下驴,他不仅没有去修复低俸禄会酿成大面积贪污的制度缺陷,反而是颁布了《大诰》,把处理贪官污吏的案件以及处理其他官员违法乱纪的案件,画上插图流传于民间。
换句话来说,朱元璋是一个非常知道利用舆论来转移矛盾的高手。
因为《大诰》的颁布,就会让天下百姓本能的认为——如今我们没有过上好日子,其实并不是因为皇帝当家作主没能力。其实皇帝在非常努力的想要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但是那些可恶的贪官污吏执行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那一套,明明皇帝陛下三令五申不允许去搞贪污腐败这一套,但是那些官员却并没有听。
《大诰》里面最有蛊惑性的一条就是,鼓励民间百姓去告发官员的不法行径。
因为朱元璋是第一个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天下百姓以民告官的先例,所以让老百姓们觉得朱元璋这个皇帝可真是好啊,真是为我们着想啊。
于是刚刚创建的大明王朝,因为客观原因,无法立即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的这个矛盾。就由皇帝无能、朝廷无能,转变成了皇帝和朝廷都在努力为天下老百姓创建好的生活,但是因为当中有那些贪官污吏在作祟,才导致他们没有过上好日子。
所以在明朝初期有个很吊诡的现象,那就是百姓很热衷于亲自到京城去告御状。
尤其是在发生了灾荒的年景更是如此,但是奇怪的是,这种告御状受理的很多,但是真正处理了官员的案例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