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密云山北凉大捷,龙驹河御使怀旧(3(2 / 2)

也许他对她的念念不忘,不是真的有多喜欢她,而是怀念那个仍是读书人的自己罢了。但也许,那个年轻刘姓读书人,的的确确始终喜欢她,说不出清浅,说不出多少,而且也不用去思量到底有多喜欢。

老人突然没来由涌起一股冲劲,抬头看了眼天色,转身沉声笑道:“咱家要去渡口那边瞧上一眼,宋公公、马公公,你们二位就不用跟着了,咱家去去就回,尽量争取不要摸黑回驿馆。”

坐在年轻宦官后背上的那位蟒袍太监立即站起身,善解人意道:“既然都到这儿了,也就是一口气的事情,摸黑返回又何妨,反正都不耽误正事。”

另外那位身材最为高大的马公公也笑着附和道:“能够陪着刘公公旧地重游的机会,这辈子恐怕也就这一遭,这点路程算不得什么劳累,这趟咱们三人为天家办事,可是好几千里都走下来了。”

刘公公笑着点头,越发神态慈祥。印绶监虽说在离阳皇宫十二监四司八局里,算不得太过显赫的衙门,比起宋堂禄掌印的司礼监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也不容小觑,毕竟手里帮着一国之君看管着那些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在太安城的时候,印绶监也绝不是眼下这种和和气气的氛围,应该是这趟出使西北,给三位印绶监大佬带来巨大的压力,真正变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先前的蝇营狗苟自然而然就暂且搁置起来。

老话说望山跑死马,真是不假,当时刘公公遥遥指向依稀可见的小渡口,仍是让印绶监一行人走得精疲力尽,就连刘公公都不得不跟两位汗流浃背的蟒服同僚致歉。

渡口犹在,只是比起当年二十余人等着背人过河赚钱的场景,如今只有稀稀拉拉四五人而已。刘公公举目望去,有些失望,村夫都是些粗糙不堪的老人,没有青壮也无妇人,在渡口去往对岸的旅人更是寥寥无几。刘公公本想就此返回,只是又有些不甘,就走向那几名扎堆闲聊的老汉。那些人显然也发现这一行人,尤其是印绶监三位太监的蟒服玉带,太过新鲜了,哪怕是一辈子连县太爷都瞧不上几次的井底之蛙,但只要不是瞎子,都晓得是招惹不起的权贵人物,也清楚绝不会是来此过河的客人。虽说龙驹河在凉州是首屈一指的大河,但是随着十几年前官府先后架起两座桥,分别给驻军和百姓使用后,即便是夏秋两季,也几乎没有生意可言了。有桥不走,非要往河水里逛荡,吃饱了撑的不成。除非是实在太北边的商贾行人,赶路比较急,不想多走二十几里冤枉路赶往南边的那座桥,才会涉水渡河,只不过如果是跟官府关系好的大商巨贾,其实也能借用北边些的那座驿桥,只是听说随着年轻藩王上位后,管得就比较严了,地方驻军和官府衙门都不敢像以前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与人方便了。

就在刘公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对岸那边突然有人掠河而过,白衣飘飘,腰佩长剑,在河面上几次蜻蜓点水,便渡河而过。

动作潇洒地落在岸边后,那名白衣剑客不理会那些乡野村民的惊讶眼神,转身望向河对岸的那拨江湖好友。

他们打赌谁能够踩水最少过河,以此来计较谁的门派轻功更为上乘。

只是这位出身名门的江湖少侠虽然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倨傲神态,但何尝不是极为忌惮身后那几位衣蟒腰玉的宦官

北凉什么时候会有宦官露面了世人皆知北凉王府不同于离阳王朝其他藩王府邸,从来没有使用过宦官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