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却摇了摇头:“但是这种方式是有代价的,系统复杂,前期规划一定要做好,技术难度更大,而且对船的大小有要求,太小的船装不了几个坑,反而影响了火力密集度。”
蒲总点了点头,的确是有这么个问题。
海装局的同志也冷静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没代价的,如果说别的都还是不确定的话,那船体大小这个事情几乎是致命的,56型的基础上,就算是加宽了型宽,也弄不出多大条船来。
“那在新型驱逐舰上,高总你的建议是什么?”他冷静了一下,问高振东。
“我的建议,是先做冷发射保证有垂发可用,同时展开冷热共架的研究,热发射如果有余力也可以一起搞一搞作为储备技术。”高振东的话非常的务实。
“会不会对多弹种通用发射造成影响?”在新型驱逐舰上,海装局的同志就和6607改装的要求不同了,想要实现的东西比较多。这也是一种务实的想法。
高振东摇摇头:“冷发射的燃气发生器做到储运发射一体箱里,不会有影响的。”
“这么做的话,我们这边的压力倒是的确最小,而且技术难度和投入最低,同时又能保证可用性和先进性。”蒲总权衡了一下,越来越觉得高总工这个选择很妙,在技术上他是激进的,但是在实现规划上,他是偏保守,或者叫偏稳妥,总是按照一主一备的思路在考虑问题。
“冷发射的实现可能性很高吧?”海军的同志问道。
蒲总点点头:“高总的这个建议,我们没有任何急迫的技术压力,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远期的冷热共架上去,夸张一点说吧,按照高总工的这个计划,冷垂发我们只需要设计个垂发架子就行,压力都在导弹设计的同志那头,垂发系统本身没有任何压力。新型驱逐舰用上垂发系统的可能性接近100%!”
100%?!
如果说刚才还是定性的说成功率很高,现在这个定量的数字马上就击中了海装局的心尖尖。
他刚才在高振东的描述和介绍里,是听懂了的,不论冷热,垂发系统的那些好处基本上都是一个不拉的,在这个系统上,革命性的是垂发,而不是冷热。
能有接近100%的成功率,傻子才不干!
说得难听点,就算是整来当技术储备,那也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高振东补充了一句:“当前条件下,冷垂的成本要低很多,当然,导弹的成本会高一些,但是考虑到热垂发的维护频次和成本更高,两者的运行总体成本相差不大。”
这倒是一说就能明白的事情,不受火烧和此次都浓烟烈火的,肯定是后者需要的维护更多。
总价差不多,但是拥有的价格会比较便宜,这其实对海装局这边的诱惑力非常大。
“我倾向于高总工的想法。”海装局的同志举起了手。
关键在于,这东西不论冷热,都是非常先进的系统,还没听说哪个国家有类似的想法或者装备,用冷发射保证当前的先进性,用冷热共架保证未来的先进性,这笔账,谁都会算。
“我也是。”蒲总也举起了手。
高振东不用举手,这事儿就是他的提议。
“那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向上报,包括护卫舰改装、驱逐舰改装、新驱的新总体方案三个部分,高总、蒲总,你们看如何?”
高振东连连点头,这条驱逐舰拿出来,周围都得疯。
反潜直升机、数十发25公里以上射程的垂发雷达防空弹,而且至少两个以上的照射雷达,如果设计得当可不止两条通道。
别说别的国家,老毛子和花旗佬过来都得掂量掂量。
不过大概率周围根本看不见这玩意,甚至……甚至以现在的风格,造出来了都要往外放烟雾弹,想拍到那是很难的,包括老毛子在内。
这一点都不奇怪,别看几十年后卫星满天飞,但是北半岛曾经的一条自产驱逐舰到底长什么样都一样主要靠猜。当然,那玩意其实也算不上驱逐舰就是了,而且北半岛后来完全没有大建海军的必要和动力,倒腾陆军才是他们的本职要务。
又在海角市呆了两天,据海军的同志说,原因是天气不好没飞机,高振东也没搞懂,天气不好就天气不好,没飞机就没飞机,两个加一块就没搞懂是个啥意思。
就在来自蜀省矿冶厅的同志和甘陇金城大学的甘老师快顶不住的时候,高振东才终于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