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体而言,刘备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但有的时候也会陷入暂时的EMO。
比如现在,在看到辛弃疾的破阵子之后,刘备是一时之间沉醉于这首词的氛围之中。
当然,这也本身属于历史顶级诗词,所特有的穿越时空的能力。
而天幕也继续的讲述。
【第九名——陈毅——《梅岭三章》】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首诗是红军将领陈毅,在梅岭被围时写下的绝命诗。】
【诗中“断头今日意如何”的平静发问,将个体死亡升华为集体复仇的起点。】
【即使面临死亡,也毫不畏惧,想象着自己到了阴间,也要召集旧部,率领十万大军斩杀阎罗,继续与敌人战斗。】
【这是何等的豪迈与决绝?】
【那股子视死如归的杀气,震撼人心!】
【这种向死而生的杀气,融合了传统忠烈观与现代革命观。】
【又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坚信血雨腥风终会过去,今天为了正义和真理而牺牲,是为了让人间遍种自由之花的理想!】
【全文展现出了一种横扫一切敌人的磅礴杀气,成为了激励无数革命者奋勇前行的不朽篇章。】
【第八名——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开篇两句,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雄浑壮阔而又充满孤寂之感的边疆画面。】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那连绵的雪山在云层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暗淡。】
【一座孤城矗立在遥远的边疆,远远地遥望着玉门关。】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戍边将士们的生活艰苦可想而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七字,写尽西域征战的残酷。】
【诗中“穿”字兼具物理磨损与精神穿透双重意味。】
【在茫茫黄沙之中,将士们身经百战,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穿了,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不攻破楼兰,绝不回还!】
【这是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誓言,也是他们内心深处那股子无畏杀气的体现。】
【王昌龄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戍边将士们的坚毅与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透过千年的时光,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杀气和爱国情怀。】
【第七名——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用超现实意象将军营苦寒推向极致。】
【夸张是修辞,带来极致的冲击。】
【战马汗气蒸腾成冰,狂风撕碎军旗,却催生出“虏骑闻之应胆慑”的威慑力。】
【这种将自然环境异化为杀人利器的笔法,显得大气磅礴且极富画面感。】
【第六名——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以长篇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一场发生在东北边疆的战争。】
【开篇点明了战争的起因,汉朝的边境燃起了战火,将领们离家出征。】
【男儿本就应该纵横沙场,而天子也对他们格外恩宠。】
【诗人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山川萧条,边疆土地荒芜,胡人的骑兵如同狂风暴雨般肆意侵扰。】
【白天战场上的杀气凝聚成阵云,弥漫在天空,夜晚寒风中传来刁斗的声音,让人倍感凄凉。】
【战士们相互厮杀,白刃相交,鲜血四溅。】
【高适的这首《燕歌行》,全面地展现了战争的全貌。】
【既有战场上的血腥厮杀,又有对军中腐败现象的批判,那股子杀气在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中扑面而来。】
【第五名——石达开——《入川题壁》】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开篇石达开以一种不羁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立场。】
【自己虽被清朝视为“大盗”。】
【但行事自有其正义之道。】
【并非传统诗书所定义的那般不堪。】
【这是对旧秩序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坚定辩护,言语间便透露出一股豪迈之气。】
【在石达开眼中,黄金等财富犹如粪土一般不值一提。】
【以弯弓射箭的形象,表达了对清朝的强烈反抗意志。】
【其杀气在这充满画面感的描述中喷薄而出。】
【而“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此句可谓是整首诗中杀气最重的部分,震撼人心。】
【石达开以一种近乎极端的表述,表达了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特别是结合当时石达开接近英雄末路的处境,更是很好的展现了末世英雄的极致癫狂。】
【此诗杀气之重,在于将暴力升华为宗教式献祭。】
【人头酒杯不仅是复仇符号,更是对清廷“正统”的亵渎。】
【那股子贯穿全诗的杀气,是对旧世界的宣战!】
【即便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其强大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