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的一天,新的天幕也随即出现。
浩瀚无垠的宇宙映入眼帘,漆黑的背景深邃得不见尽头。
镜头对准了地球。
放大,再放大!
咸阳宫广场的轮廓浮现。
画面里出现了年少的秦始皇登基大典的场景。
而天幕也开始缓缓讲述:
【如果站在2000多光年外的星球上,能不能用超级望远镜看到秦始皇登基?】
【或者换个方式问。】
【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瞬移到2000多光年之外的地方,我们能不能看见秦始皇他老人家登基的场景?】
【咋一听,这个问题有些离谱对不对?】
天幕外。
秦始皇一看这个问题。
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这问题有趣。”
嬴政微微仰头。
“好吧,2000多年后的子民,看见朕登基的场景。”
“咋一听,这个问题确实有些离谱。”
“仔细一分析,也的确有些离谱。”
“时间已经流逝了,又不可能往回走,怎么可能让后世子民看见朕呢?”
通过天幕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的嬴政,估计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尽管如此。
嬴政还是说道:“朕的登基大典,乃天下盛事,若真能被远方星球之人看到,倒也彰显了朕的威严。”
“要是能通过天幕,让后世子孙,地球内外的人都看到。”
“倒是不错。”
而在明朝。
朱元璋也乐呵呵的说道:
“咱当年放牛时,十里外的炊烟都看不清,还说什么两千光年!”
“别说那嬴政在几千年前。”
“就算嬴政现在正在登基,几千光年外的人,也肯定看不到啊。”
……
基本上,古人们都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
回答的也很果断。
而天幕也在继续。
【问题听上去有点天方夜谭。】
【但别急,当我们把眼光投向浩瀚宇宙,结合光学和天文学知识。】
【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不是玄学。】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光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那可是宇宙中最快的,约为每秒30万千米。】
【而光年呢,就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这距离长到超乎想象。】
【一光年约等于9.461万亿千米。】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信息传递的终极限速。】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前的模样。】
【而距离我们4.3光年的比邻星,此刻接收到的其实是地球2021年的影像!】
【这就是著名的“光锥之内即命运”!】
【那么2000光年,就是光要在宇宙中穿梭整整2000年所覆盖的路程。】
【秦始皇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朝。】
【当他在咸阳城发号施令,修建长城,指挥千军万马时。】
【他身边的场景会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理论上来说,这些光线携带着当时的信息,会一直朝着宇宙深处飞去。】
【如果在距离地球2000多光年外。】
【有个超级强大的“宇宙望远镜”,能捕捉到这些来自地球的光线,从光传播的时间对应来看。】
【是有可能看到2000多年前地球上发生的事,也就是秦始皇时期的景象。】
……
天幕外。
北宋。
沈括站在自家庭院中,仰头紧盯着天幕,全神贯注地看完这段关于光线传播理论的内容。
当看到天幕的画面里,后世的外星子民,观察秦始皇登基场景的时候。
沈括忍不住拍手称赞。
“妙啊,妙极了!”
“原来世间光线竟有这般奇妙之处,能携带着往昔之事,飞向宇宙深处。”
“我是真没想到,这光线真能做到如此神奇之事!能将千年前秦始皇的场景,传至光年之外!”
“光行有迹可寻,恰似雁过留声!”
而在明朝。
徐光启也是满脸惊叹。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要是真能看到秦始皇指挥千军万马,那场面得多壮观!”
“不过……”
徐光启把玩着手中的进口望远镜。
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远方的景象。
“但要在2000多光年外捕捉到来自地球的微弱光线,谈何容易。”
“这需要何等强大的观测器具?”
“可能,这一可能,终究只是个可能吧?”
天幕也在继续。
【不过现实可没这么简单。】
【在光线传播的这2000多年里,会遭遇无数艰难险阻。】
【宇宙可不是一片空荡荡的真空,里面布满了各种星际物质,像尘埃、气体云。】
【这些物质会吸收、散射光线。】
【打个比方,光线就像在宇宙中奔跑的运动员,星际物质就是路上设置的重重障碍。】
【尘埃颗粒虽然微小,但数量庞大,它们会吸收光线中的能量,让光线强度减弱。】
【气体云呢,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让光线像喝醉了酒一样,偏离原本的轨道。】
【路过黑洞时,还会被引力透镜效应扭曲成哈哈镜】
【经过这么长时间、这么远距离的传播,再加上星际物质的层层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