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章 卖赎罪券捞了多少钱?五十万古尔登!一个车队都装不下(2 / 2)

“你接触的那些特使什么的,都是罗马城里的高级教士,估计也不会和你们讲太多。但很多基层教会的人,已经对此极为不满了。而且,越是信仰坚定的人,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质疑就越大;越是重视教会权威的人,就越看不下去现在的混乱状况。”

“这些人,本来是教会最坚定的支持者。但教会却不重视他们的诉求,把他们当做奶牛来役使。结果,很多一开始还比较温和,希望教会能和之前一样自我改良的人,也迅速陷入绝望。这种人行动力也很强,认为教会已经指望不上之后,就开始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信仰。”

“基层教士本来就经常和百姓打交道,知道大家最需要什么,也了解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所以,虽然文化水平不见得多高,但他们确实很擅长演讲和宣传,在百姓里能造成很大影响。很多时候,民众起事,也都是这些人率领的。”

“现在,大家热情都特别高,别说教士们自己,连教堂里的勤杂人员、做雕刻和画壁画的工匠、乃至雇工和义工,都经常被他们喊出去帮忙,给大家宣传。可能是这样形成了习惯吧,就导致王府里目前这种氛围了。”

“这……确实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郭康无奈地说:“我还想着这边第一阶段忙完,再把你那边的人换回去呢。”

“我原本估计,1415年,也就是明年,波西米亚可能就要出事情了。这样的话,正好能把主要战斗都经历下,再积累一些编户定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再回去,正好还能赶上那边的工作。”他算了算,摇摇头:“但现在情况有变,可能就来不及了。”

“那你觉得我这边怎么办比较好?”朱文奎问:“杨队长他们之前就私下里说,这边千多号人,都是王府的军事骨干。虽然看起来数量不多,但将来都是能当伍长、旗头的人选,已经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了。把大部分骨干力量都派出去,有点不安全。但父王坚持说,他那边兵多将广,没必要在乎这点。”

“虽然当时他坚持这样命令,我们也听了他的安排,但我和杨队长,甚至母亲和妹妹,都是有点不放心的。母亲在信里说,她已经把我留下来值守的卫士,还有后续来投奔的人,全都派回父王那里支援了。不过也不知道够不够……”

“我不是什么预言家,这种事情说不准的。”郭康不假思索地说:“现在正好,情况有巨大变化,我的预测也不准了。非要硬猜,可能还会干扰你们的判断。所以这种事情,就可以由你们自己考虑了。”

“怎么听你说的,没预测对倒是好事了?”朱文奎无语道。

“那确实是好事啊。”郭康反而有些意外:“要是一切都按照预言来,世界才会有问题吧。而且我也不喜欢其他人老把我当预言家看。过于迷信这些,不是好事。”

“你天天在教会里干活,还说不要迷信什么的……”朱文奎有些无奈。

“就是在教会里,所以才更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信仰啊。”郭康指出:“一个合格的信徒,得比别人更清楚,什么应该信,什么不能信。对待信仰,要实事求是,追寻对人类有益的真理;不能一味闭门念经,或是随便相信乱七八糟的神棍,否则迟早会走上歪路,堕入异端……”

“行了行了,又开始了……”朱文奎连忙打断他,然后举例道:“有些预言还是很有用的。我太爷爷他们起事之前,不就是有石头人之类的预言,说元朝要完蛋了么。这大概真的是天命显现,所以这么可靠吧。”

“也不能都这么算。要是预言说,罗马只能坚持到1453年,大家会怎么想?”郭康表示反对。

“这肯定不可能啊。一定是有人误解了预言的意思,或者干脆就是他们自己编的。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少,算不得数的。”朱文奎立刻否认。

“你这心态,倒是确实不用担心迷信预言的问题了……”郭康只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