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知道县里又开了一家收购站之后,就起了好奇心。
他其实并不觉得对方开收购站有什么不妥,玛县虽然小,但那是相对于石城乌市,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对于他一个个体户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体量了,这里的资源,他一个人吃不下。
别说他一个人,就是十个人,他也吃不下。
第二天大清早,李龙起来后架了炉子,顾晓霞照看明明昊昊,他洗手后去厨房拿了个搪瓷缸子,接了半缸子水,然后去后面挤羊奶。
这个时候普通老百姓家里已经不架炉子了,费煤。但李龙这里不一样,明明昊昊在屋子里,晚上睡觉不安分,李龙不想让孩子受凉,所以这炉子打算一直架到四月初,天彻底热起来,到时再停火。
两只小羊羔新换地方正好奇着呢,这时候已经在院子里开始撒欢了,李龙看到菜畦子那里有一些小小的羊屎蛋子,刚长出来的韭菜和芹菜尖都有被啃食的痕迹,就知道这两个小家伙已经开始琢磨着吃羊奶以外的东西了。
好事。
李龙到了奶山羊那里后,山羊只是叫了叫,卧着在那里反刍。
李龙把山羊赶起来,一脚踩着拴它的绳子,然后蹲下来用搪瓷缸子里的水准备洗一洗。
这个时候没那么多讲究,奶山羊可能是经常被挤,习惯了的,所以只是略微后退两步,因为绳子被踩着,活动的范围不大,因此也就放弃了。
李龙洗了洗,把缸子里的水倒完,然后便开始动手。
这个搪瓷缸子挺大,挤满的话能盛一公斤半,李龙两边换着挤,感觉量很足,感觉没一会儿,就挤出一公斤多。
不过李龙不挤了,这剩下的需要留给两只小山羊。
两个小驹狸闻到味儿,咩咩叫着跑过来,李龙这时候已经站起来了,两只小羊羔子先蹭了蹭它,然后就过去吃。
李龙松开踩着的绳子,看着母山羊低头闻了闻两只山羊羔子,然后昂头看着李龙,继续反刍。
李龙拍拍它的头,转身去了厨房。
杨大姐正在切咸菜,李龙把羊奶放在案板上说道:
“杨大姐,加水把这个羊奶煮一煮,然后小芳、明明和昊昊都喝一些。”
“明明昊昊喝就行了,小芳喝啥”杨大姐很有分寸感,不让韩芳喝。
“孩子还小,长个子的时候,”李龙摆摆手,“这奶山羊产奶量高,每天都有,一早一晚挤两次,现挤现烧现喝,又不能放,孩子就一起喝行了。”
明明昊昊饭量再大也才不到一岁,能喝多少羊奶这玩意儿挤出来烧开了现喝是最好的,三个大人肯定是不会动,那就让小芳一起喝。
杨大姐没再说话,自家的孩子肯定是心疼的,不过她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不该要的坚决不要。
现在李龙坚持,那她也就不再多说话。
李龙进屋洗漱,明明昊昊两个咿咿呀呀的坐在那里互相拉扯着玩,顾晓霞已经洗漱结束了。
这年头女人洗漱打扮都很简单,最多也就比男人多抹个雪膏、棒棒油啥的,再就是扎个头发、别个发卡。有讲究的再给头上抹点桂头油,这就顶天了。
所以根本不需要多少时间,很快就能搞定。
“你挤羊奶去了”顾晓霞问李龙,“好挤不好挤”她还没尝试过,所以有些好奇。
“下午等你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你示范一下,好挤的很。”李龙一边洗脸一边说道,“奶山羊,那个驹狸乖的很。”
李龙心想大哥专门找了个奶驹狸给了自己,其实李娟和强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喝一喝羊奶也是应该的。
哈里木、玉山江他们喂养的牛羊没有奶山羊,都是本地产的绵羊和驹狸,所以想要再找的话,就得去玛河边上的畜牧市场。
不过今天上午他打算先去市场看看,看看那个收购站搞得怎么样。如果对方搞的很有声色,那他就得有应对措施,总不能当咸鱼吧。
韩芳看着自己面前的一小碗羊奶,摇头说道:
“这个还是给明明昊昊喝吧!我喝糊糊就行!”
“都有,你们三个孩子都有。”顾晓霞已经知道了李龙给杨大姐说的话,笑着说道,“快喝吧,羊奶有营养,你还小,喝了长身体。”
韩芳扭头看了看杨大姐,杨大姐说道:“喝吧喝吧,你叔和你姨专门说的,你也喝上,看对你多好……”
韩芳笑了,低头捧着碗,紧紧喝了一口。
羊奶的奶皮子很薄,上面一层在韩芳喝的时候粘在了嘴唇上,她用手拈着塞进嘴里嚼了嚼说道:“香,真香!”
的确是挺香的,饭桌上都能闻到这个味道。
顾晓霞剥了一个鸡蛋塞到李龙手里,自己也剥了一个。
李龙拿过一个馒头,掰开把鸡蛋夹进去,合上一捏然后大口吃了起来,边吃边说道:
“等过两天往菜畦子里撒些荆芥籽,等长出来后,有新蒜了,缺些鸡蛋蒜吃。”
“行,都不用等荆芥长出来,明天就能缺。”杨大姐说道,“鸡蛋和蒜是现成的嘛。”
李龙每次回队上,大嫂都会给他提一篓鸡蛋带上——篓子是用芦苇编的,很精致,李龙每次带回来也会把空篓子再带回去。
还有孟海送的鸡蛋也不少,家里每天都吃,变着样吃,吃不完。
当然吃完也没事,市场上现在卖的鸡蛋几乎都算是土鸡蛋,打开蛋黄都是红黄红黄的,看着很漂亮。
吃过早饭,顾晓霞去上班,韩芳去上学,李龙则先去看明明昊昊,给他们喂温好的羊奶。杨大姐收拾厨房,并且还要给院子里的那些小生灵们喂食。
等杨大姐收拾完,李龙看外面阳光已经洒下来,温度也慢慢起来,便把床车带着明明昊昊一起搬了出来,放在外面。
大院子墙高,风吹不进来,阳光却能照进来,挺舒服的。
两个孩子外套外面套着夹袄,也不怕冷,在外面也很开心。
那些小羊羔子小马鹿小黑一起围了过来,李龙扫了一眼,发现墙角还有鬼鬼祟祟的小刺猬竟然也结束了冬眠,正在寻找着食物。
只不过这一片动静有点大,它不敢过来,只能贴着墙跟走。
杨大姐忙完过来接手李龙看孩子,李龙就推着自行车出了门,骑上往市场里赶去。
街面上人变少了许多,学生已经到校,上班的也基本上都到了单位,只有像李龙这样的有事的,或者从其他城市、从乡村里来的才会在这个时候在街面上行走。
李龙赶到市场的时候,发现这里人还挺多。
他一眼就看到了市场角落的那个收购站——市场的大门还没修起来,这个收购站所在的位置现在是非常好的。
所谓金角银边,用在这里也挺好。
李龙隐约记得这个铺位早就卖出去了,也不知道当时就是那个年轻人买走了,还是后来用什么办法给转到手里了。
他把自行车停到存车处,锁好车往市场里走去。
收购站上面有大牌子:“为民收购站”,招牌挺好看。
门口边墙上挂着小黑板,上面用非常标准的仿宋字体写着:
“收购各种皮货、药材、羊绒等特产,价格合理,欢迎出售!”
门口有五六个人提着袋子在等着,里面有人在给货物评级、过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