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燕国西征秦国,从幽州的蓟城到国都邺城往来人马就从来没有断过,沿途州县关卡都知道幽州对国都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所以只要见到蓟城和邺城方向的燕军,检查都十分松解。
而为了这次对于小皇帝慕容暐的斩首行动,姜恬更是早早就做出了安排,当初悦绾的那一批皇城禁卫为此也是出了大力,这条通道,早就在姜恬的控制之下了。
在回返蓟城的半路上,姜恬与赶来与他会合的赵礼赵红缨的两万大军相遇了。姜恬命令赵礼赵红缨在与王剑王太阿会面之后分出一万人马留在王剑王太阿那里,帮助看守那些燕军的宗亲和大臣以及财物粮食。
然后赵礼赵红缨率领另外的一万人马赶去邺城与慕容麟汇合,联手镇压邺城的那些抛弃燕国小皇帝慕容暐的皇城禁军。那些皇城禁军的家都在邺城,再加上一些抛弃小皇帝慕容暐的文臣武将挑头,他们有数万人马,慕容麟的三千步兵可能不够用。
与赵礼赵红缨分开之后,姜恬的两千人马一路快马加鞭地回到了蓟城。
当姜恬回到蓟城的时候,赵冲赵缓之,赵驰赵坦之,李固李千里,张达张万里,卫晚卫今朝五人率领着五万大军早就到了蓟城,正摩拳擦掌地等待着姜恬指示下一步的行动。
姜恬回到蓟城之后,把燕国的亡国之君慕容暐和随同他一起的几个文武大臣交给部下,让他们看看自己治理之下的百姓生活是什么样子。
当然这些人会有专人监视和看管,不会让他们跑掉了。但对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待,他们每天与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在同样的锅里吃同样的食物。因为早就给他们换了衣服,所以并没有人对他们另眼相看,只把他们当作了新的一批俘虏罢了。
原本还闹闹意见,摆摆架子的君臣们,在这一路上早就被整治得服服帖帖。知道如果不听话就没有东西吃,而只要听话,姜恬对他们并没有过分苛责。亡国之君,能够苟全性命已经是侥幸,所以慕容暐很是识时务。
而那些原本还想要表现自己忠君气节的老臣子们,姜恬虽然没有苛责,却也没有给他们好脸色。在姜恬看来,这些人他一个都不想用,所以也不需要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处理燕国君臣只是小事,姜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天下宣布,定国号为夏,就是夏商周的那个夏。
姜恬想过很多国号,但凡是他能够想到的字,都只能代表某一个地域,不能够涵盖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现在的这个时代,老百姓对国家并没有强烈的归属感,他们对自己的家族和同宗才更有归属感,所以才会出现世家大族的地位高于国家这一情况。
姜恬没法按照他前身生活的时代属性来要求现在这个乱世的老百姓,所以想来想去,只能用“夏”这个国号。如果用他最初想的“汉”这个国号,那么从最初的草原上的十四部落联盟和现在的鲜卑,将来的氐族和羌族,都会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了,这不利于姜恬的大一统理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