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将高功率激光武器集成到战机上,还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首先,战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机身会承受剧烈的气动压力和温度变化,这对激光发射装置的稳定性和散热系统提出了严苛要求。
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研发一种基于新型散热材料和智能温控技术的解决方案,确保在极端飞行条件下,激光武器也能稳定运行。
其次,机载激光武器的精确瞄准和跟踪系统,需要与战机的飞行姿态控制系统深度融合,以适应空战中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
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通过优化算法和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显著提升了瞄准系统的反应速度和精度。”
吴浩的话语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专家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项技术的巨大潜力。那位空军领导眼中满是惊喜与期待,追问道:“那以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多久?”
吴浩思索片刻,认真回应道:“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完成关键技术的验证,并进行样机试飞。
如果进展顺利,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小批量装备,为我国空军战机的空战能力带来质的飞跃,真正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反制的转变。”
专家们瞬间炸开了锅,纷纷对吴浩的回答展开热烈讨论。
那位白发苍苍的周老率先打破了众人短暂的惊叹,感慨道:“小吴啊,你们团队的研发实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若真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高功率机载激光武器的装备,这无疑是空战领域的一场革命。
以往面对空空导弹,战机只能被动挨打,有了这激光武器,可就等于给我们的飞行员装上了主动防御的‘金钟罩’。”
一位从事航空动力研究的资深专家,眉头紧皱,带着一丝谨慎提出疑问:“虽说技术上有了突破方向,但战机飞行时的极端工况,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在高过载、高震动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激光武器系统的各个部件能否稳定协同工作,仍是个大问题。就算样机试飞成功,后续的优化改进工作怕是也任重道远。”
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中透露出赞赏,说道:“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浩宇科技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我很期待看到成果。”
身着海军军装的陪同领导也忍不住插话道:“这要是成了,对我们海军舰艇的防空也有巨大帮助。战机搭载激光武器,能在更远距离上拦截来袭敌机和导弹,极大减轻舰艇防空压力,海空协同防御体系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