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饭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只有杨元奇生无可恋,李格非要他饭后陪他出去走走,这实在有违杨元奇的本意,不应该晚间只陪女子。
李格非说:“朝堂最近对新党追索放松了很多,有人还问我要不要回去。”
党人碑已被摧毁,随着时间流逝,旧党大佬故去,赵佶自己权利稳固,对当年旧党的打压要缓和很多。甚至假以时日,新的保守派可能又会出现,或者更为激进的新的新党出现,现在的新党成为了旧党。
杨元奇表示知道:“切,一点眼力见也不涨,李叔的宝贝女儿都在我手里,还有第一个外孙。他们拿什么押注?”
李格非呵呵笑道:“都而立之年,说话这么不正经。”
杨元奇叹:“李叔,你是还有什么想法?”
李格非说:“你爹那里我不好多说,他年纪比我长,我不是定边官员。盐定路人才稀缺,你爹是盐定路经略使,总是可以要一些录事参军过来。至于朝堂究竟调哪些人不用理会,总会有些不错的,毕竟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杨家既然有底气,就得做出来自己看。”
杨元奇发觉杨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杨家想把定边变成杨家的自留地,本能就排斥了中枢所派官员,认为不会是一路人。这是一种自我切割,完全没必要。定边要成为杨家的祖地,和中枢方略有矛盾,但在规则框架内大家是可以拉扯的,要是不行,那盐定路经略使就不会是杨兴武。
现在杨家却有点本能疏远朝廷官员,虽然没有实质动作,心里上的确如此。最直观表现在于经略司参军主要是杨家一系,盐定路成了时只有定边,人员调入主要来自定边将领,勉强说得过去。但何不申请一些人来?
李格非静静地等着杨元奇思考,看他抬起头来说道:“我不知道你想得如何,在外看来年轻官员当用则用,没有那么多区分。有的人觉得合适会留下,有的人觉得他有其他追求就会离开。这不需要你来甄别,定边又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待着。”
杨元奇表示懂了,的确是杨家想多了。杨家要的是盐定路,并没有要反叛。哪怕杨元奇本身,对宋廷极不感冒,也没有说杨家不做宋人,起码现在来说,杨元奇要的是一个有自治能力的定边,或许现在范围宽了点,盐定路!甚至将来,如果大宋能把金朝阻在燕云之地,老杨家就会是牧守边境的大宋忠臣!杨元奇希望的是世代富贵,让他选择走自己的路,实在是历史的靖康之耻让他心慌,新旧两党的恶斗让他心寒!
杨元奇说:“李叔……不对……岳丈,小婿懂了!”李格非说这些不是因为李叔,而是他是杨元奇的岳丈。李清照这个大女儿对他和王氏是敬爱,对弟弟妹妹则是宠溺,他们是一家人。
李格非:“你还是叫我李叔吧!”
杨元奇道:“那不是这会子么?”
李格非打趣:“所以,你要是对我的建议满意,我就是岳丈,不喜欢就是李叔?!”
杨元奇赶紧回:“我要是宝贝清照,你就是李叔。我要是宝贝李家弟弟妹妹,那就是岳丈!”
李格非哈哈大笑:“那起码我也是李叔!”他在明寨这两年心情开朗很多。
杨元奇说:“李叔有没有推荐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