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百姓身上的担子从未减轻过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直施行的便是两税法,每年夏、秋两季征税。
洪武年间规定,官田每亩征收粮食五升三合二勺,民田的话,则减去两升,每亩只征收三升的粮食,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这条规定被长期执行着。
后来,随着朝廷吏治愈发败坏,这条规定也逐渐被淡忘,百姓身上的赋税也越来越重,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除去要交的赋税,剩余的只能够勉强填饱肚子。
风调雨顺的年头倒还能够勉强度日,一旦遇到灾年,地里种不出来粮食,这些百姓就得忍饥挨饿!
而这个时候,那些地主豪绅则压低田价,大量买入田地,为了活命,百姓不得已将自家的田卖给那些地主,从自耕农沦为佃户,一辈子再无翻身的希望。
夜晚,王家村。
白天发生的一切让王家村的村民颇为愤懑,为此,村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将村中有能力的人都召集起来,共同商讨策略。
房间内,一位中年人猛地叹了一口气,无奈道。
“接下来可怎么办啊那些家伙少交的田税要平摊到咱们身上,这天底下哪有这种事啊!”
“是啊,要我说,那些家伙还真是无耻!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了大家,换算下来,咱们每亩田地要交六升的粮食!”
“偏偏那些人还得到了官府的庇护,咱们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啊!”
房间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商讨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咱们要不去找知县大人他一定会为咱们做主的!”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在环视一圈后,开口道。
“对啊,知县大人爱民如子,嫉恶如仇,他肯定会帮咱们的!再说,上次要不是他的话,咱们村可就遭殃了。”
在这位年轻人提出建议后,很快便有人出声附和。
“可是因为这件事情把知县大人扯进来,会不会不太好上次知县大人为了咱们,可把杭州知府都给得罪了!”
紧接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犹豫道。
老人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陷入沉默之中,难道他们还要再去麻烦一次知县大人吗
“可……可是,除了知县大人,没人会帮咱们了!”
人群之中,不知是谁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唉,罢了罢了,明天大伙厚着脸皮,再去求知县大人一次吧!”
老人默然许久后,缓缓道。
“嗯,大家都散了吧,咱们明天就去县衙那边。”
见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再讨论下去的兴致了,先前那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如此说道。
“都散了吧,都散了吧。”
“明天去一趟县衙。”
“唉,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房间内的村民们见状,逐渐离去,而窗外一道黑影闪过,不见踪影。
“海瑞吗”
从不远处的黑暗中,传来这么一道声音。
……
一夜的时间眨眼便过。
第二天一大早,当海瑞起床时,便听到下属的通报,说外面有百姓要见他。
“嗯,让他进来吧。”
海瑞点了点头,对下属如此吩咐道。
片刻后,海瑞看见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在两名身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的搀扶下,走进了县衙。
“老人家,找本官有何事啊”
海瑞见状,连忙让下属前去泡茶,紧接着询问道。
“老朽见过知县大人,知县大人请为我等做主啊!”
老人说罢,示意搀扶着他的年轻人将手松开,而后径直跪伏于地。
“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有什么冤屈尽管向本官言明便是。”
海瑞见状,连忙将老人扶到一旁的座椅上,沉声道。
“多谢知县大人了,您真是难得为咱们百姓着想的好官啊!”
老人被海瑞扶到座椅上后,紧紧握住海瑞的手,激动道。
“老人家,你有什么冤屈,向本官言明便是,本官定会为伱们讨回一个公道!”
“知县大人,事情是这样的,老朽来自于王家村,昨天……”
老人开始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而海瑞在听完这一切后,眉头愈发紧皱。
据老人所言,他们此次将要上交的田税换算下来,每亩田地要上交六升的粮食!
而在这之前,朝廷已经下发了相应的通知,减免了百姓一部分的赋税,眼前这些百姓需要上交的粮食,不仅没减少,反而比减免之前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