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3年12月7日。
黄埔江以西,洋泾浜(穿越前叫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穿越前叫北京东路)以南,界路(穿越前叫河南中路)以东,这片区域之内就是英国在上海的租界范围。
从公元1845年英租界建立以来,这片范围内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如此紧张过。
三天前,12月4日。
林雪离开松江府的当天上午,新闻周刊就紧急出了一份加刊,并且通过血狼驻松江府的情报网络,迅速传遍了整个松江府。
这份加刊仅一版,标题为:收回松江府海关和租界。
正文洋洋洒洒三千多字,从松江府海关如何被英国人抢走、租界如何建立到对华夏的危害、对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打击在到必须要夺回来的原因。
采用白话文写的这份新闻周刊加刊通俗易懂,只要上过几年私塾、认识字者都能看懂。
当时的松江府,因为租界的存在,大批英、法、美三国商人及其家眷涌入,这批外国人又从清朝各地雇佣了大量识字有文化的中国人帮他们打理生意,因此,松江府内百姓的识字率在清朝来说,仅次于京师。
大批大批加刊散发于百姓手里、贴在松江府各主要交通要点,在松江府内造成了轰动。
虽说清朝百姓绝大部分都因为没上过学而愚昧无知,但这不表明在百姓当中就没有人不谙国事、不为关税的丢失和租界这个国中之国的建立而痛心疾首。
这批百姓之所以忍下这口气、吞下这一苦果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自身能力弱,当官的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一回事,你闹的大了不是把你抓进监狱就是丢了脑袋。
二是没有人领头,所谓三个华夏人聚在一起是条龙,十个华夏人聚在一起就变成了虫。
没有一个有英雄胆的人做他们的主心骨,他们就是一盘散沙。可是一旦有这种人登高振臂一呼,就可以把他们凝聚成一团火,一团烧尽一切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