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人回到了起点,南越王最后发现,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朝廷并没有杀他,甚至没有为难他。
只是下旨训诫了几句,说看在他祖父为大汉戍守边地几十年的份上,饶他一命,仍由他做南越王,替大汉朝廷看护好这南地百姓。
一切仿佛未变,一切又仿佛变了。
长安给他发出第二道圣旨,派继冠侯霍嬗做了他的王府丞相,并派了几位朝廷官员做王府的长史、卫尉等职。
朝廷的意思很明白,需要南越王继续做个傀儡王侯,而此地的所有一切权利,却是由朝廷完全掌控了。
技不如人,南越王也只能认栽,回到王府做他的王爷。
战事结束,朝廷对南越王连发几道圣旨,训诫、安抚、敕封,一切尘埃落定。
朝廷大军也要回去了。
人数太多,需要慢慢回撤,而对有功将士的封赏,刻不容缓。
霍去病难得在给弟弟霍光的信里,提了一嘴对郑县令的奖赏。
他说,朝廷久无战事,朝野皆有懈怠之心,此次平叛,战事与以前对匈作战时的雄壮惨烈,虽显稍弱,但叛乱发生在南地温和之乡,官民能积极抗击贼人,多有慷慨就义之辈,朝廷须重重嘉奖有功之臣,尤其是如温县郑县令那般的忠烈之士……
驰援扬州的长安各军和各地驻军也都要嘉奖。
有功之臣、牺牲的将士,因为战事丧命的百姓,也在抚恤之列。
闹哄哄好久,霍氏父子才回到扬州。
霍嬗在扬州住一段时间,等待长安的妻小来扬州后,再一起去番禺赴任。
霍光的打算是让霍嬗在番禺待五年,提拔当地官员,安民定心,诸事捋顺,就可以回到长安了。
长安有霍光坐镇,霍嬗平日也没什么事,正好趁这个机会去各地走走。
阿翁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很多东西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霍嬗带领他的那一路军回到扬州城外,诸事办妥,痛快把军务交给裨将,让他们带军队返回驻地去。
他又要回跑去河边继续他的修河大业。
霍去病看着儿子高大的身躯,惊觉这孩子长大了。
可是看着他黝黑的脸庞,有那么一丝丝的嫌弃,怎么看都不像霍家人的皮肤白皙。
不知道谁家小娘子瞎了能看上他?
当年不会抱错了吧?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的眼睛狭长,眉峰尖锐,一看就是霍去病的儿子。
此时他的阿翁看他虽然肤色黝黑,但眼神铮亮,一笑,一口牙齿白的耀目。
他满面都发着光,和以前很不一样了。
仔细一看,也是一位英俊男子。
操心的阿翁放心了,他的儿子,自是各方面都很好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