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点点头,这孩子不势利,没有贪念,想得通透,有什么想法就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和霍光的木讷内敛不一样,她日后必是霍光的贤内助。
“咱们两家,不日将要联姻,你不用客气,也不用给我分利,我霍府还不指望这些事过日子。你尽管拿去用便可,只是以后造出更好的纸的时候,记得给我送一些用才是,别让我还要派人去街上四处搜罗。”
霍去病开着玩笑,让旁边听着的阳石和霍光的表情都一松。
事情谈完,孔令芙这才慢慢红了脸,毕竟是未出阁的小女儿,这就开始帮着娘家来算计婆家的东西,她有点不太好意思。
阳石出言宽慰几句,气氛就更加好了。
霍去病看着阳石,心里甜蜜,阳石终成为了一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没有走那一世的老路。
孔令芙只是旁观了造纸术,对此法一知半解,于是霍光找了几个熟练的工匠,许以厚酬,带回曲阜开办造纸工坊。
诸事办妥,孔令芙也要回家去了,在此地住了快一年了,两个年轻人在忙忙碌碌中感情迅速升温,正是你侬我侬蜜里调油的时候,乍一分离,心里都不好受。
随着分别的日子临近,两人的情绪都不高。
阳石和霍去病看在眼里,替他们高兴又心疼。
美好纯洁的感情,谁不羡慕呢?
阳石和孔令芙私下推心置腹的谈过一次,然后就放她走了。
皇帝那边执意要赐婚,只能随他。
没办法,皇帝也是一个喜欢给后辈办喜事的寻常老人,就遂了他的愿。
皇帝那边派了天使去曲阜宣诏书,河间这里提亲的队伍也稍后出发了。
事不宜迟,霍光眼看就二十二岁了,人家这么大岁数的男子,孩子都满地跑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还是要抓紧时间成亲生娃为好。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霍光在河间成亲。
亲家同意,霍光也同意。
皇帝不同意也没办法,这是臣子家事,总不能皇帝以权压着臣子非要他眼巴前完婚吧,这也太欺负人了。
皇帝没办法,只能在心里把霍去病骂了一通,然后送来了丰厚赏赐,给曲阜孔府也送来了亲笔题字的牌匾。
孔家一开始对在河间成亲不太满意,觉得婚礼有点太过简陋寒酸,长安城里的皇亲贵胄,世家勋贵,都不能亲自到场恭贺,孔家没办法在长安刷一波存在感,以提高他们家族的地位。
当家主看到董仲舒亲自送来的,皇帝亲笔题字的“万世师表”匾额的时候,眼睛都笑没了。
能得到当今皇帝的亲笔题字,这个嫡女嫁得好。
而且由把孔子的儒学发扬光大的当世大儒董仲舒亲自送来,并主持仪式挂上孔府大门,这面匾额,就是孔府的金字招牌。
眼看亲事在即,长安城送来一封信,平生变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