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霍光的亲事,他的分量还不如皇帝呢,他只能同意,不能反对,人家来信也只是按照程序客气一下,霍去病成亲的时候,也是如此,自己还绕进去一份贺礼。
这次霍光成亲,他也要出一份贺礼。
古往今来,儿子成亲,阿翁什么都不管,还只是送贺礼的,霍家这是独一份吧。
皇帝期待着霍去病酿的酒,河间这里忙完了酿酒,闲得无聊,又有事情可做了,而孔令芙原本打算回曲阜,又被这件事绊住了脚。
她的婶娘实在是陪不下去了,自己家里还有夫君和孩子要管呢,她找个借口,先走了,留下侄女带着一些仆妇继续滞留河间。
好在两家都不是迂腐的人家,对什么规矩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件事也确实是大事。
这件事就是霍去病提议孩子们造纸。
说起来,大汉此时还没有纸,只有竹或木制的书简,还有丝绢,用草木造的纸张,还没有真正出现。
此时因为国内安定,疆域广阔,对文化技术的传播需求很大,但书简笨重,丝绢昂贵,都制约了文化思想的远距离传播和传世。
民间对原料易得、物美价廉和质地轻薄的书写纸张,需求很大。
历史上东汉才造出了真正的草和树皮等物为原料的纸,霍去病把他提前一百多年,应该也可以的,就像酒一样,我是真的需要的。
再说了,秦将蒙恬造出了毛笔,我霍去病怎么就不能造纸了?
文人事,武将做,当传为后世美谈。
不过,这件事还是要交给晚辈去做,霍去病已经三十出头,他还想着早日生个女儿呢。
霍光霍嬗霍姚和孔令芙几人得到霍去病的简单提示,特别感兴趣。
尤其是孔令芙,她出身孔家,虽为女子,不能入仕,但作为世家大族培养的嫡女,将来那是做主妇,襄助夫君,教养儿女的。
因此她自小也是学习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的。
她太知道霍去病说的这个纸如果造出来,对当世读书人的影响会是什么样的。
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这个词,其含金量会大幅度提高的。
这个时候也不能说没有纸,但那还不叫纸,也不是用来书写的。
宫廷里有特供的丝绵,是用来上厕所用的。
但这个丝绵和平日用来做衣服用的丝绢是不一样的,它是丝棉的衍生品,是工匠把煮好蚕茧打烂敲碎,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用来擦屁股用,宫廷奢华可见一斑。
丝绵取走后,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东西晒干,就成了丝纸。
这个丝纸可以写字,但价钱还是太过昂贵,产量也很低,只在京城贵族间有一小部分人在用。
不过这个工艺倒是大差不差的,霍去病提出来这个想法,也不显得太过突兀。
他们立刻找来霍去病说的各种草叶、树皮,还有旧渔网和布头,粉碎混合后放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把杂质过滤,然后把这些浆水薄薄的摊在细帘子上,晒干后,帘子上的东西就是纸了。
经过多次反复尝试,确定了哪种原料好用。
当然,原料是不拘的,可以根据各地产出的草木来选择更廉价的作为原料。
然后把工艺和器具都慢慢改进了,花了不少钱,也付出了很多人的劳动和智慧。
经历了半年多时间,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改进,终于造出了更加轻薄,有韧性,平整,吸水性好,适合毛笔写字的真正的纸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