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好戏(2 / 2)

他父王被霍去病打得满头是包,黯然退场,他要把这个场子找回来,替父王和死去的大匈将士们报仇。

至于他每日暗自垂泪的母亲,他假装看不见她的悲伤,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妇人之仁。

他作为新一代单于,必然要让大匈帝国一雪前耻,称霸这块大陆。

然后再以此为跳板,拿下河西走廊,慢慢蚕食大汉本土。

美丽富饶的中原也必将是囊中之物。

随着双方都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双方的嘴仗也很快进入了尾声,这时候辛弃疾接到了两个惊喜。

第一个惊喜是皇帝陛下又派来了一千将士,还带来了很多武器。

皇帝终究是不太放心这边的战事,这一役,关系大汉在西域的影响,也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大汉的河西走廊和北境是否安定。

虽然国内也很紧张,无力西顾,但刘彻尽自己所能给霍去病送来了支持,并在信里热情洋溢的鼓舞和肯定了他。

辛弃疾把信给众人看了能看的部分,向西域众人传达了大汉皇帝陛下的关注和期望,大家又觉得自己很行了。

第二个惊喜是西域诸国在大战前夕又送来了一些青壮男人和牛羊牲畜,甚至把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也送来了,以此表达西域诸国对大汉最坚定的追随和支持。

看着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和成群的牛羊,辛弃疾很感动。

孩子们虽然不能上战场厮杀,但在后方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抬抬伤员,顺便看看战争的残酷,学习适应一下,还是可以的。

毕竟,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幸免,这些孩子,必须迅速成长起来。

那些牛羊就更好了,吃肉可以保证士卒的体力和耐力,肚子吃饱,可以强劲肌肉,耐得住操练,可以让他们上阵杀敌时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强敌。

有了充足的准备,辛弃疾心下稍定,但心底里总有个担心,那就是士气,这些人,真正上过战场的寥寥无几,到时候面对强敌,见了鲜血和死亡,很容易崩溃。

打仗最怕的就是士气溃败,战损达到一定比率的时候,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悍卒,都有可能崩溃,更别说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处子了。

召集将领们彻夜商量对策,整日研究。

但是人最容易影响的就是虚无缥缈的人心,最难教的也是的人心,你讲的天花乱坠,指天抢地,他听得频频点头,信誓旦旦,但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看到飞溅的鲜血和满地的尸骸,还有掉到身上的残肢,是个人都会抓狂。

士卒只能在真实的战场里见血见杀人,见到战争的残酷,见识到刚才还和你嬉笑打闹的战友变成了一具具冷冰冰的尸体躺在那里,见识到敌人被你一枪穿个透心,一股股鲜血噗的一下子喷你满头满脸,你鼻子里充满了腥臭气,脸上感受着鲜血的温热。

只有经历多了,才能做到麻木,是的,战场上杀敌,要做到既敏锐又麻木。

为危险敏锐,对杀人麻木。

所以不论预先演练多少遍,不见血,不真杀人,都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但又不能真的在演练比武中真刀真枪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所以这是个死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