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严格(2 / 2)

宫里选秀一直都十分严格的。

明史载明祖之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这是为了防止后宫,外戚干政,也是想让民间的女子,给宫里带去节俭的风气!这一点明朝已经做的十分完美了。后宫里,除了开国的马皇后,其他的后妃,都不敢对朝政指手画脚的出言议论!

明末崇祯的周皇后,也只敢说几句:陛下,南边形势还好,可先离开,在做打算!皇帝不听,她就不敢再多言语!

明朝有一套十分规范的选秀女制度。比如朱元璋时曾规定从天下士民中采选宫女,入宫之秀女应在13岁以上。另外,明宫的大型采选活动有其规范性的,入宫要成为妃嫔甚至还有试用期。

在明朝,内监和稳婆可以说是宫女选秀的第一评委。只有在13至16岁,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的女子才有资格参加选秀。明朝宫女选秀过程甚是复杂。用现在的话说,差不多得经过海选、面试、初试、复试、试用等过程才能入得宫内。

清人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上记载过明朝宫女的整个选秀过程。那是明代天启元年,明熹宗曾派各路人马到全国物色13至16岁五千名女子。负责选秀的内监在看中了某家女子之后,会付出一些银币作为聘礼,然后责令其父母在某年某月里把她们送到京师。待所有的美女云集京师后,然后分组。

分组后的第一天依然由内监来察视挑选,首先从整体外形上将一批女子淘汰,比如稍高、稍矮、稍肥、稍瘦的均排除在宫女之外;第二天则挑选得更为仔细了,内监会从五官入手,检查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等是否有不周正的,若有一处不周正即淘汰,看了五官还得听声音,侍侯皇帝老子或者妃嫔们,不能话都不清楚。因此,被选者被要求说出自己的籍贯、姓名、年岁等,若声音混浊、嗓音粗浊,或应对慌张的即被淘汰;第三天,内监又有了另外的考核标准,先是拿尺量女子的手足,然后让她们行走数十步,对那些腕稍短、趾稍巨,或者举止稍轻躁者加以淘汰。如此三天下来,差不多只剩了千人左右。

稳婆会将她们依次引入密室,进行更详尽的观察和挑选,比如探其ru,嗅其腋,扪其肌理,连肛门都要检查,再次筛选出三百人。

这三百人被禁在宫中生活一个月有余后,相当于现在的试用期。在这一个多月里,稳婆等人会根据其性情、作风、智愚与贤惠及帝王的喜好,再选出“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五十人为妃嫔。

最后就是“优中选优”说白了就是从这批50人里再选出3个人间极品。由皇太后或者是皇太妃们主持。这一轮什么都不考核,只考核内秀:琴棋书画和女红。

这一轮是决定地位的一轮考核。三人中已经是5000人中的佼佼者,如果内秀技高一筹,长得又十分符合皇上的眼缘。那么这人便会评定为皇后,剩下的两个人也不差,会被封为皇贵妃。

这种几乎于严苛的筛选制度下,选出来的秀女,铁定是千万人中的佼佼者。后代也十分的优秀。怎么可能像后面,鞑子那种近亲杂交的残疾人,一窝子歪瓜裂枣!

叶清婉是崇祯在民间一时兴起,宠幸过得女人,哪怕她一开始没有经过选秀这一番,那么进京以后,也会给她补上,只是要求和条件有适当的放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