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方外之人(1 / 2)

和尚一直称呼自己为方外之人。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清规戒律,不遵从世间的法度,以至于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践踏人间的道德底线。

这个方外指的是尘世之外,因为出家人,是属于修行的人,远离了世俗凡间,因此被称为方外之人。出家人指的是和尚,是指那些皈依佛门的人。他们需要遵守佛教的戒律吃斋念佛,不得杀生,远离女色、酒肉。和平常人相比是非常不一样的。他们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是因为和尚是在修行中的。修行之人自然与凡间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出家人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家庭,脱离了红尘间的所有人际关系,割舍掉与这尘世间相关联的所有东西遁入空门,让自己完全归属于佛门。离开了红尘去修炼,因此出家人才会被人叫住方外之人。这个方指的就是这个俗世。当然方外一开始并不是指尘世之外,原来指的是边远地区那些蛮夷所居住的地方,后来演变为修道之人所处在的地区。出家人每天在佛门中修行,这个佛门也就自成了一派,不受世间万物的打扰。

修道之人本来就不会被世俗知识影响,自从他们与家人断绝关系之后,他们的归宿就是这方外之地了。其实所谓的方内方外的区分来源于儒家思想。儒家与佛教之间是有一定的竞争关系的。儒家限制的是读书人。而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本来就不是本土的文化。可是自从传入中原地区之后,逐渐在平民乃至于知识分子阶层流行起来。

而佛教所推崇的出世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是完全相反的。信仰儒家思想的人自然认为佛教的思想是不积极、不进取的思想。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儒家学派的人将与儒家思想相背离的佛教中人都称为了方外之人。

佛教认为这世间的万物都是空,都是虚幻的功名。这对于那些以当官为目标的知识分子来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划出方外的界限,应该是为了警示其他人不能随便触及方外的思想。

可这帮子秃驴,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方外之人?无非就是借着自己的身份,逃脱于尘世间的约束而已!他们一样要吃饭,一样要钱财。而且还贪得无厌!

最大的区别就是和尚的袈裟。正常的袈裟都是粗布补丁的方袍,而且,都是一块又一块的小破布缝制起来的。哪像现在,那些大和尚的红袈裟还带着黄金线。看起来就高大上。

当然也有真正的出家人,人家就一身破衣,不接受施主的钱财。化缘,人家只要剩菜剩饭!这才是和尚,也叫苦僧,行僧!

所有的和尚,剃度出家后,都需要出去云游,传法,布道,修行自身!走到那个庙子里,就可以凭着随身携带的度碟,在庙里挂单,管吃管住!路上就只能拿着碗要饭!

哪像现在,和尚双手合十,喊个阿弥陀佛,开口就是香油钱。一身的铜臭味,圈地佃租给百姓,他们啥都不用干,就有吃不完的米粮。这是方外之人?

这妥妥的就是一个秃头的地主而已!

崇祯既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就肯定不会管大和尚怎么选,听不听都由不得他们。他只要按自己的想法,推行下去就行了。到时候做的不好,拉出来就送他们飞升去!

“大和尚,以后你们出家人,要先遵从这俗世的律法和道德,然后才是你佛门的戒律清规。朕不是出家人,也不信佛,所以法律,才是衡量这世间万物对与错的准绳。”

八不道人:“陛下,出家人已脱离红尘,在遵行律法,怕是不妥!”

崇祯:“行啊,那你们就走呗。脱离红尘,你现在不就是身处红尘之中?吹什么牛逼啊!等你他妈飞升了,在跟朕说,你们脱离了红尘!还没飞升呢,你脑子就不清醒了?”

“记住了,朕不是在跟你商量!怎么说,你们照做!否则就别修道了,趁早去死!”

崇祯还在这里跟大和尚讨论佛法,外面就传开了惊天动地的喊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