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老奴记得了!”
在京城一套房子,一百平左右三四千元,按照以前的白银价格,也需要三四百两。也算是正常的价位了,京城一进院子,差不多就是五六百两,二进三进更贵。动辄就是成千上万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价格他们一辈子都别想了。别说老百姓,有些当官的,都买不起!
但是为何大部分官员都有房呢?而且都是豪门大宅。这可能就是老百姓所疑惑的地方。
官员的宅子来自三处,第一处就是赏赐,皇帝喜欢这个官员,大手一挥,直接赏。第二处就是贪污,这不多说。懂得自然懂!第三处就是大部分官员家底殷实。能培养出进士的家族,九成以上都是家产丰厚的,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钱多都是正常的。
换现代也差不多都是这个原因,能考公的,敢去考公的,家底都厚实,而且关系人脉都挺好。所以不少刚刚入职的公务员,住着豪宅,开着小车,一个月领着三千块的工资,人家一点都不担心!
“长安大居不易”
古代大文豪白居易,名声显赫,万古流芳,在他那个年代,他都买不起房。
要说白居易也是仕途较顺的,甚至官运亨通的人物,他28岁中举,29岁中进士,32岁便官至“校书郎”,尽管官位品级不高,但毕竟是京官,工资还是不低,月薪16000钱,在那个年龄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他仍是“京漂一族”,在长安根本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住。并且在长安城里也租不起房子,他跑到长安东郊长乐里租了几间房子,还是茅屋。不过据《长安志》记载,当时的长安是东贵西富,南虚北实。就是说东郊和西郊以及北郊都是不错的,只有南郊比较贫寒。所以白居易在东郊能租上几间茅屋还是不错了。
白居易虽然住的位置不算偏,但房租也不低,弄得家里还是比较穷酸,他在诗中自嘲:“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好歹也在朝中干事,家仆还得有,不多,就俩;还得有匹马骑,那时又没有班车,又雇不起轿夫,总不能走着上班吧,那还不天天迟到?几年之后,白居易生活好了点,也只是换个好点的地方,继续租房,还是买不起。这一租就是20年,当然他也不是只在一个地方当官,但不管在哪当官都是租房。后来他在《卜居》一诗中感叹:“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常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自己简直连蜗牛和老鼠都不如啊!
白居易一直到50岁时,终于混到五品官,任职京兆府户曹参军,每个月有40000多文钱收入,才买到了此生第一套房子,但位置还是比较偏,上班比较远,“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但他自得其乐,养养花,种种竹,住得也挺滋润。也就是说,白居易当了20年“房奴”,攒了20年钱,终于有自己的窝了。
除了白居易,鼎鼎大名的苏东坡也是房奴一族。可能大家看穿越文,去了古代,吟诗作对。钱财就大把得来,豪宅,宝马,美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都是假象,除了经商,贪污腐化,钱哪有那么容易挣啊!
苏东坡。老苏比老白还惨。要说苏轼开始比白居易还顺,20岁就中进士了,官当得还大,当时也是风靡全国的人物,可谓少年得志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