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年,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
1127年,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卷入金人地区。
1186年,(金)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jiàn)、张世积等题跋于图后。
1260年,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
1351年,杨准从陈处购得,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跋,誉为“精艺绝伦”。
1365年,(元)李祁,记图为静山周氏家。
1461年前后,(明)吴宽题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
1451年,(明)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朝流传始末:弘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徐临终时,赠李东阳。
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作题记。陆完死后,其子售予昆山顾鼎臣家,不久,归相国严嵩、严世蕃父子。在此期间,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严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图》打击、陷害都御史王忬(yu)的传闻,并被时人收入笔记著作中。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
1578年,(明)司礼监冯保跋。图由内府转入冯保之手。1644年,入清以后,图先后为陆费墀、毕沅等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