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孩,正是孙权最为疼爱,花费诸多心血培养的长子,也就是历史上的东吴宣太子——孙登!
而方才回答先生问题的文雅少年,便是有东吴神童之称,孙权宠臣诸葛瑾之子,蜀汉军师诸葛亮之侄——诸葛恪是也!
此时正与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孙顾谭、陈武之子陈表一起辅佐少主孙登,为其侍读讲学,并从小随从骑马射猎。
此四人为东吴四大名门之后,被合称为“东吴四友”,名噪一时。
由此也可以看出孙权对于孙登是多么的器重和倚靠。
当然了,历史上的孙登也从没有辜负父亲以及江东诸臣的期望,对于整个东吴来说,他是极其重要的。
孙登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储君,是吴国最佳的继嗣人选。
陈寿也在三国志传末评道: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德之美。
品质优秀,恭孝有道,仁德遵法,匡人助己,辅政弼贤可以说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他甚至比他父亲还要沉稳大气,受到东吴百姓的爱戴。
然而历史上孙登的英年早逝,是孙权的损失,也是孙吴百姓的损失,更是孙吴政权后来出现二宫之争、政治内耗而不断动荡的引子。
此时的这个东吴未来之星,正在书案前奋笔疾书,聆听着先生的教诲。
时近午间,大殿政务会议早已结束。
后殿书房内。
孙权看着案前军报文书,烦恼不已,自从江陵败报送达后,一直对前线军情夙夜忧叹。
“唉,也不知道眼下荆州情势,到底如何了。吕蒙、陆逊到现在也没有一点音讯,书信军报来去又要损耗诸多时日。”
“子瑜,依你揣测蜀军究竟会有何军事部署,会渡过长江威逼我荆南诸军吗?”
坐在下首,头戴束髻冠的诸葛瑾正襟危坐,亦陷入沉思之中,拨弄着胡须,随即拱手道:
“主公,眼下刘封、赵云已然抵达南郡,解救了江陵之围。如若是旁人领兵,依我之见必不敢轻易兴兵,渡江来犯我疆界。”
“只不过...”
孙权侧目道:“哦,只不过如何?”
诸葛瑾放下手来,叹息道:“只不过现下由刘封暂时辖制江陵诸军,其人一向不按常理出牌,便只能另当别论了。”
此时刘封在荆北的所作所为,早已传遍了大汉十三州府,百余郡衙。
而仅仅就截杀淮南军,“斩杀”张辽这一事迹,便足以让整个江东骇然数月了。
一提到刘封,孙权顿时打了个冷颤,脑袋随即也头疼起来,沉声道:
“那依子瑜所见,刘封确有率军南下的准备?”
诸葛瑾摇了摇头,犹豫道:
“这个嘛,刘封现在就算做什么都不足为奇了。不过我想子明、伯言比我们更了解刘封,大军在外应该早已有防备之法了。”
其实诸葛瑾一直以来都不太赞同吕蒙白衣渡江,背刺关羽的军事部署的。
但是他向来都是作为孙权通好刘备的使臣,又碍于弟弟诸葛亮的身份,自己也不便于发表太多对吴蜀相交的看法。
随即下意识地用眼神看了对面的两人一眼,闭口不再多说什么。
这一番话并不太合孙权心意,孙权眼皮跳动,愠色道:
“这个可恨的刘封,难不成他这时候还能率军杀到我建业城下吗?”
顾雍闻言赶忙拱手道:“主公息怒,眼下我东吴沦落到如此境地,这全是赖吕蒙所谋,以致于我东吴背盟在先,即便刘封真率军南下,也早已师出有名矣。”
这个时候,如若吕蒙白衣渡江的计策成功了还则罢了,众人自不敢多说什么。但是现在不仅失败了,还是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