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鸟铳手的训练,张皓的经验都来自于后世的影视和书籍资料。
他整理一下思路后,便要求这些挑选出来的士兵,按照他对于火铳的了解开始进行操练。
首先让他们不停的重复鸟铳的装填,熟悉每一个操作的细节。
等到这些士兵们完全熟悉后,可以提升他们的开火速度,起码要做到一分钟装填一次才行。
另外在训练中,张皓还发现他们所使用的火药都是粉末火药。
这种火药严重影响了性能,自然也让鸟铳的威力大大降低。
这个时代还没有无烟火药,但把黑火药颗粒化,威力也提升了不小。
其实,大明的火药工匠也掌握了火药颗粒化,只是他们缴获的火药不行而已。
本来张皓还以为,即便是这个火绳枪的时代,也应该科学的采用了定装火药,现在看来,他是想错了。
所谓的定装火药,其实就是将火药提前配量,装在一个容器内,用的时候直接倒入枪膛中,可以大幅度减少炸膛和操作失误。
张皓想到这些问题就立刻开始了行动,颗粒火药比较简单,就是将火药充分混合均匀,摊在箩筐中,加入一些粘合剂就行了。
至于定装火药,那就更简单了,张皓找来了大批的油纸,让人把火药等量分好之后,装入油纸包里,再用蜡封好口就行了。
仅仅几天的时间,这些东西就全都弄好了,接着张皓又把这些工艺教授给了火器坊的工匠。
张皓还让后营的妇女们,用粗布缝制了一条腰带,将那些装了火药的纸包都放在里面,取用的时候方便多了。
有了这些方法,原本缓慢的发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本一分钟发射一次的鸟铳,全都达到了一分钟两次,这才让张皓满意了下来。
经过了十几天的操练后,张皓准备来一次实弹检验,看看这些天来的训练成果,在火器作坊全力加工的情况,只有三百多人装备上了火铳,但没有盔甲。
大校场靠西的一块空地上,已经摆好了套着盔甲的草人,距离这些靶子五十步的地方,火器司的士兵密密麻麻的站好了队。
张皓没敢把靶子放得太远,全都放在了五十步的位置,如果放得太远的话,对于火绳枪的精准度来说,那太强人所难了。
“开始装填”张皓开始下达命令。
五十个鸟铳手立即将枪柄放在了地面上,动作整齐的从腰间摸出了纸包,咬开纸包的封口,瞬间将火药倒入了枪膛之中。
接着使用捅条插入枪膛捣实火药,又在纸包中拿出铅子,塞入枪口之处,再次用捅条将铅子捣入枪膛底部,和火药贴合在一起。
然后只见这些士兵拿起鸟铳,打开药池盖子,将引火药倒入药池,点燃火绳,张开龙头,双手握着枪身,用嘴吹着火绳,让它不会熄灭。
随后五十人纷纷大叫,“装填完毕”
整个装填步骤经过那么多天的练习后,这些人都已经很熟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