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崇祯登场(2 / 2)

同年六月,主持选妃的张皇后以大兴县民周奎之女——丰容端丽,选其为信王妃,也就是后来的周皇后……皇后是个好皇后,至于国丈,埋了都嫌污染自然环境。

经钦天监择吉日,朱由检于天启六年11月25日搬出宫,12月8日行冠礼,12月16日纳征发册,12月21日安床。

天启七年正月27日开面,2月3日出府迎亲成婚,夫妻缘分从这里开始,也将在这座城结束!

十八年夫妻,结局都是一条白绫,老朱家选媳妇的眼光没得说,就是……真的好惨!

同年四月,朱由校考虑给弟弟新修一座信王府,但鉴于国库空虚,只能修缮曾经的王府让朱由检居住,就这,还被宦官中饱私囊,导致信王府修得极为简陋。

在朱由检是信王的期间,明朝朝堂上党争不断,外面后金、奢安之乱闹得很欢,几乎没有片刻安宁。

当然,朱由检能看到的,仅仅只是魏忠贤祸乱朝政,以及外战的失败,眼睛告诉他的仅仅只有一个——太监都不是啥好东西!

天启七年8月22日,朱由校驾崩,魏忠贤闻讯大惊,哭得眼睛都肿了……正常,操刀人不在了,鬼知道这刀会不会被毁掉?

魏忠贤连忙跟党羽商量对策,据说他的党羽提议让朱由校的嫔妃假装怀孕,然后顺势把他魏家的人领进宫里,接替皇位。

魏忠贤挺心动,派人暗示张皇后,张皇后拒绝了,于是……魏忠贤放弃了,乖乖派人接朱由检进宫。

这就很迷,就明朝那个体制下,别说是太监,就算是文臣想玩这一出都非常有难度,魏忠贤除非脑子喂狗了,不然整这一出图啥?

坏人不等于低智商啊!这不妥妥的给反派降智吗?

朱由检进宫了,依《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则,丕绍伦序,即皇帝位。

当然,麻烦是有的,在张皇后的告诫下,朱由检要自带麦饭入宫,不能吃宫中食物,对宫中的一切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怕被下毒,怕被暗害……

老实说,明朝皇帝死法虽然就被医死和落水两个选择,但没听说哪个皇帝的死跟太监有关系的,防备魏忠贤,倒不如防一下国库的耗子,超大的那种。

天启七年8月24日,朱由检穿上衮冕,祭告天地,即皇帝位于皇极殿,改次年为崇祯元年,正式开始执政生涯。

朱由检即位后,第一想做的大事就是铲除魏忠贤,以及依附魏忠贤的阉党集团。

朱由检即位之初,仍像朱由校那样对待魏忠贤及其党羽,该赏赐的照样赏赐,该封官的照样封官。

魏忠贤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太反常了这,于是他对出身信王府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徐应元毕恭毕敬,馈赠珍奇异宝,结为兄弟,同时上书辞去东厂提督之职。

朱由检没批准,而是好言相劝,慰留一番,同时准许魏忠贤的对食奉圣夫人客氏出宫到私人宅第居住。

同年9月4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请求辞职,朱由检不允。

9月25日,魏忠贤上书请停止建立生祠,朱由检批准,诏令以前的生祠保留,不再新修,夸魏忠贤不居功自傲。

还是同年9月,阉党成员上书弹劾阉党重要成员崔呈秀,让崔呈秀非常不安,请求回家守孝,朱由检批准。

崔呈秀走后,魏忠贤成为第二个被弹劾的对象,朝臣、士子纷纷上书弹劾,尤以贡生钱嘉征言辞最激烈,给魏忠贤列了十条滔天大罪。

魏忠贤吓坏了,跑朱由检面前去大哭,朱由检没啥反应,可能还有点想笑,只把弹劾他的奏章让人诵读给魏忠贤听。

在这之后,魏忠贤就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职,朱由检顺势批准。

同年11月,朱由检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正式下旨将魏忠贤的罪状昭告于世,贬魏忠贤到凤阳祖陵管理香火,客氏送到浣衣局收管。

魏忠贤出京了,人走还不忘装叉,带着大量随从,招摇过市,威风不减。

于是朱由检下令把魏忠贤逮捕回京,魏忠贤提前从心腹李朝钦那里得到了消息,两人痛饮一番后自缢而亡。

这就是朱由检除掉魏忠贤的全过程,通体没觉得朱由检哪里干得有多聪明,给人的感受有且只有一个——树倒猢狲散!

朱由校这颗大树倒了,依附他而存在的自然只能跟着消亡,除非他们能找到新的依靠,但显然,没找到。

曾经势大时得罪的人太多,一朝势微,乐于踹一脚的人自然也是络绎不绝。

魏忠贤死后,客氏被杖杀,崔呈秀自缢,随后,朱由检召回各地的镇守太监,平反天启朝东林党的冤狱,毁去《三朝要典》,将魏忠贤及其同党255人定为——逆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忠贤和客氏被凌迟戮尸,其党羽要么被处死,要么被削籍,要么充军,反正就一句话——拨乱反正!

毁了官员们头上的悬空利剑,官员们自然是拍手叫好,也因此,朱由检在当时的口碑非常好,个个夸他天纵英武!

除掉魏忠贤后,朱由检兢兢业业干工作,勤奋努力图中兴,试图挽回明朝的衰落,实现中兴伟业。

能夸吗?自然能夸,夸他勤奋、夸他节俭,除了这俩优点……找不到了!

他很勤奋,每天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宫里从来没有宴饮、舞乐!

他不仅坚持常朝,而且除了盛暑严寒之外,都会去文华殿召见重臣,讨论政事。

他从来不懈怠于批阅奏章,往往大半夜还在批阅,甚至凌晨三五点还在下达圣旨。

他的勤奋,可不仅仅是在明朝着称,就是放眼历朝历代,他也算得上最勤快的那一类人。

但方式错了,再勤奋好像也于事无补,比如对于奏章的错误,他跟朱元璋就是两个极端。

朱元璋看奏章要求大臣们有事说事,尽量精简,朱由检不同,他喜欢勾画错别字,让大臣们把字写对。

这就很迷惑,你一个皇帝,不着眼大臣们的事务叙述,你去追究错别字……吃太饱了吗?

更绝的是,在几位依附魏忠贤的内阁大臣黄立极、施凤来等人相继被弹劾去职后,朱由检居然用抽签的方式来挑选新的内阁大臣……

炸裂,实在炸裂,这跟传说中朱元璋投奔义军前找周德兴卜卦有啥区别?主打一个听天由命是吧?太六了!

这就暴露了崇祯,或者说封建朝代许多皇帝的致命缺点,不会看人、用人。

开国皇帝基本对于世间的规则,各处规章制度都有了解,也深入了解过民间疾苦,知道国家的需求,知道人心复杂。

亡国之君则是生于温室,从小到大学的就是仁义道德,礼仪制度,对于人心复杂不清楚,对于百姓需要什么不了解,这就是差别,这就是对比。

苦难不值得歌颂,但是忘记苦难,失去了对于穷困的想象,那是真的坏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