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京城保卫战的关键人物(2 / 2)

首先就是20多万明军将士的抚恤问题,这个得解决吧?人家给你卖命,你不照顾人家属?

话说总有人拿土木堡只收捡到明军盔甲几千件的事为朱祁镇洗白……就问一个问题,哪个封建王朝能保证自家军队百分百着甲率?

那是甲胄,不是草纸,封建王朝有人家里藏十副甲胄基本就可以领取家族消消乐大礼包了!

努尔哈赤十三副甲胄起兵是不是有人觉得特牛?那当然牛了,十三副甲胄啊,封建社会没有地主的资产基本拿不出来这家当。

问题来了,封建王朝的着甲率是多少?唐朝最高,大概有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一百个士兵,六十人能穿着甲胄。

有人可能会说宋朝、明朝、清朝着甲率更高,那当然,因为有纸甲出现了。

但各位想想,纸甲这东西经历战火后还能剩下多少?尤其还是明军惨败后,几千件甲胄就代表只阵亡几千士兵?

说回正题!

解决完阵亡将士抚恤问题后,留给朱祁钰的还有民生问题,从正统三年开始的战争,北伐蒙古,西南麓川、江南民变,以及瓦剌入侵。

无尽的战争带来的是满目疮痍,破碎河山,原来的皇帝朱祁镇在瓦剌留学,现在的皇帝是朱祁钰,于是问题只能,也只有他能扛!

邓茂七、叶宗留领导的起义,最终的结束是在景泰元年,战争造成的流民安置问题得解决吧。

三大营被朱祁镇毁了,于是于谦组建了十团营,军事问题得解决吧。

朝廷重臣死了不少,比如原内阁首辅曹鼐。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读学士张益,刑部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

右副都御史邓棨,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尚宝少卿凌铸,吏科给事中包良佐。

还有不少科道御史,给事中等明朝中层官员,一句话,土木堡一败,受伤的可不止是勋贵,文官也差点崩盘了。

当然,因为科举的问题,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补充进去,文臣还是很好补充的。

呐,兵部、户部直接没了尚书,上一次尚书都没了是什么时候,那是洪武四大案的时候,这家伙,一场惨败比四大案影响还大。

刑部、工部少个侍郎,内阁直接丢了个首辅,督察院丢了个右都御史以及不少科道御史。

庆幸吧朱祁镇,还好你家祖宗牛掰,底子打得不错,不然一个土木堡,搞不好就亡国了,到时候你丫就得跟徽钦一个待遇,搞个牵羊礼什么的受着。

收拾完烂摊子之后就是谋发展了……其实还是收拾烂摊子,毕竟在此之前打了太多年仗了。

一句话总结,明君的治理千篇一律,昏君的玩法各有出奇!

作为明军,朱祁钰做的也就是勤政,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突出一个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