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的城头上飘扬着一个硕大的安字大旗,四百多名士卒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杆大旗,目光复杂。
为了将这杆大旗插在溆浦的城头,一千多弟兄翻越茫茫大山,整整五百多弟兄永远地留在了雪峰山的群山之中,还有一百多弟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再也不能上阵杀敌。
以至于到了现在,依旧活跃在溆浦县的弟兄,满打满算,只剩下不到四百人。
不过好在李春旺在溆浦县并没有驻扎兵力,溆浦县知县张顺孙也只是设于李春旺的淫威,这才勉强屈服,等到唐绍尧率兵抵达溆浦县的时候,张顺孙直接率城重新归顺了朝廷。
此时,眼瞅着唐绍尧还想带着剩下的不足四百多兵丁,西去收复辰溪县,张顺孙的眼中满是不安。
重新归顺朝廷,便相当于背叛了李春旺。没有人喜欢背叛,尤其是他们这种原本就是朝廷的官员。
现在唐绍尧便在张顺孙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若是唐绍尧率军离开溆浦,万一李春旺到来,他张顺孙又该如何抵抗?
“唐将军。”张顺孙的语气近乎哀求,“现在官军兵少,一旦遇挫,那便是天崩地裂的损失。更何况辰溪县不似溆浦,李贼在辰溪驻有大军,将军以微弱兵力进攻辰溪,其希望渺茫。
不若留在溆浦县,训练民壮,等待安将军率军抵达。届时安将军在北,唐将军在南,南北同时夹击沅溪,必能使得李贼首尾不能相顾,溃败近在咫尺。”
唐绍尧心有触动,但想到李春旺主力依旧在沅溪,若不能将其调离老巢沅溪,即便安永淳能攻破辰龙关,恐怕要想战而胜之,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李春旺给人的压迫实在是太大了。自从他起兵以来,除了一些他不愿进攻,主动退走以外,凡是正面作战,李春旺几乎保持着每战必胜的记录。
这样的人,哪怕再怎么重视,也都不为过。
唐绍尧摇摇头,谢绝了张顺孙的请求,道:“军令所在,哪怕战至我唐绍尧最后一人,也要死战不退。”
“你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张顺孙非常不理解唐绍尧的行为。在他看来,武夫总是偷奸耍滑,贪生怕死的人物。
上官交代一件事,武夫能够完成个三四成便是常态,若是能完成个五六成,便已经是军中精锐,若是能完成个七八成,那必定是国朝初年的那种精锐中的精锐方才有一线可能。
这唐绍尧何德何能,能跟建国初期的那种精锐相提并论?
“若是其他军将,只需派十几人,在辰溪城下晃上一圈,让贼人知道,也让上官知道,自己已经按命前往就够了。更何况,你部现在已经损失将近七成,也算对得起安永淳给你们发的那份军饷。”
唐绍尧想了想,终究还是摇头道:“或许张知县所言是这个道理,但是我唐绍尧脑子笨,做不来这等美事。我还是按部就班,做我的蠢事吧。告辞。”
说着,唐绍尧也不过多理会张顺孙,招呼着手中的弟兄向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