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日一看,方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是跟蓟州的三千步卒比起来,或许对方只需五十士卒,便能将自己的三百将士击溃。
若对方超过一百,则极有可能将自己全部歼灭。若是对方数量与自己等同,恐怕自己麾下将士连拔刀的勇气都不会有。
若是九边重镇的精锐都是这般模样的话,这朝廷还真如铁打一般,任何野心之辈只能蛰伏隐忍,以待将来。
回到客栈,又等了几天,甚至就连赵君临会试已过,还不曾有任何消息,好似所有人全都将此事忘记一般。
被逼无奈之下,安永淳又去找了刘调羹一趟,依旧不得其面。不过这次传出的纸条,却与上次大相径庭。
“户部员外郎柳绍宗之父亲明日八十大寿,可去寻找柳家,再续前缘。”
安永淳听到这个名字,好似触发了某种开关,脑海中的记忆,好似火山喷发,一瞬间涌现了出来。
当初安家家主安应泰年少的时候,曾经是当地豪族柳家做过伴读书童。当时,安应泰所服侍的少爷,就是如今的柳老爷子柳羽明。
只是,后来柳羽明高中进士,进入官场,安应泰一直随时左右,出谋划策,如同左膀右臂。据传闻,两人之间,名为主仆,但情同手足。
后来,随着安应泰眼界逐渐开阔,不满于作为以为奴仆,为自己赎了身,恢复了自由。依靠着这些年在柳家遗留下来的福泽,将自家的生意经营得蒸蒸日上。
每到逢年过节,安应泰必到京城,去探望柳老爷子。这一来一去,持续了二十多年。
后来等到安应泰去世,安文光仅仅守住家产便已经耗去了大半精力,根本无力维系这份福缘,双方的关系也就慢慢淡了下来。
此行出发之际,安文光甚至还特意交代,如果有可能便让安永淳带着礼物,前去拜访柳老爷子一趟,一续之前两家情谊。
只是,安永淳一路奔波,朝不保夕,竟将此事忘得一个干净。
安永淳拿着纸条,一遍遍反反复复读了不下十遍。但每次阅读心头的震撼,便会增加一层。不是因为刘调羹建议他去寻找柳家相助。
事实上,柳家柳老爷子柳羽明当年以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致仕,但多年来恩荣一直不退,甚至前些时日还有传言,当朝天子微服如柳家,问计于柳羽明柳老爷子。
更别提逢年过节,朝廷给的远超常人的赏赐。无一不向世人表明,柳老爷子虽退,但柳家的权势尚在,柳家对朝政的影响力尚存。
若此事柳老爷子发一句话,这件事说不定早就了了。
真正令安永淳震惊的是,刘调羹如何知道安家与柳家的渊源?要知道,这些事都已经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辛密。
别说身为北人的刘调羹,甚至于就连安永淳自己,也是在离家的时候,才从父亲安文光的口中得知,并且从来没对外人提起。
这刘调羹究竟是从何得知此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