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也是安文光闭门苦读,最后功成名就的日子。
早在秋闱开始前的十日内,安文光便从待了数个月的书房内走了出来,梳洗一番,换了一身新衣。
原本安永淳是想跟跟着安文光一同北上武昌。一来也是陪同自己的老爹,在旁边给他加油打气。
二来也是为了拓展家中生意。如今,日升昌乃至义鑫升的发展都已经到了瓶颈期,若想突破瓶颈,就需要冲出宁乡县,到外面更广阔的空间,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
显然武昌正是重中之重。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张材的突然到来,打破了安永淳的计划。安永淳无奈,只能让安文光独自一人提前出发,等自己处理完家事,就会追上他。
这一等,就等到了八月初五。安永淳将张材打发走之后,收拾行装,带着周六一以及几名伙计,登船,沿着安文光的足迹,乘舟北上。
一行人自长沙上船,经过湘江,洞庭湖,抵达岳阳。在岳阳不敢停留,更换船只,便正式进入了长江水道。
之后沿着长江顺溜直下,仅仅用了半日不到的时间,便从岳阳赶到了湖广的省城武昌府。此时已经八月初七中午时分。
按照往年惯例,乡试一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其中考试期间,无论是吃喝拉撒,一律在考棚内进行。
现在是八月初,初秋的天气,还残存着夏日的余威,还在大地上肆虐。挤在一个狭小的房间内,不仅闷热难耐,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搜肠刮肚,回答试题。
这不仅是对肉体,更是对精神的双重折磨,每年都有考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惨死在考棚之内。
由于按照往年的传统,每场考试都需要在前一天进入考场。今日是初七,也就是明天,初八就需要进入考场。
安永淳赶到长沙之后,便找到距离贡院不远的登科楼客栈。按照安文光传回的信件,安文光此时就住在登科楼上的某一客房内。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银钱的攻势下,安永淳很快便找到了安文光的下榻之处。
“爹。”安永淳轻声叫了一声。
房间内,安文光依旧在翻阅着书籍。听得安永淳的声音,寻声望了过来,看到是安永淳之后,又转了回去,随口道:“你先在那坐一会,我将这篇文章再诵读一遍。”
说着,也就不理安永淳,自顾自的看起书来。
安永淳有些无奈,有心叫起安文光,却又怕耽误他的读书,也就随他去了。
在房间内坐了一会,眼见安文光迟迟没有结束的样子,安永淳也就无聊地从房间内走了出来。
这间客栈的主人极为精明,将客栈的名字唤作登科楼。名字直白而露骨,不过也正因此,反倒吸引来不少考生前来入住,不为别的,只为沾一点喜气。
虽然不一定有用,但至少心里听着舒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