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最的话语如同醍醐灌顶,令老丞相和温润男子一时间被震慑当场。
两人越是细品陈最的话,越觉得有道理。
赫连国的新皇是赫连爵,他可不像当初的赫连骜那般老糊涂。
轩辕国的国君更不是好对付的,不然也不会伙同凌江逼迫纳兰从赫连国撤兵。
赫连和轩辕是两只狐狸,狡猾的很,让人防不胜防。
纳兰若是对凌江宣战,不仅背弃了和亲的承诺,失信于天下,还有可能被赫连和轩辕联手夹击,这可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到那时纳兰国所面对的就是三个国家的围攻了。
若不想像大梁那般被多国围攻,就需要考虑周全,决不可将自己置身到四面楚歌之境。
大厅内死一般的寂静,仿佛时间已经停滞了一般。
温润的男子面色逐渐凝重,他思前想后,心中不禁感叹陈最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可与纳兰接壤的国家之中,只有凌江国实力最弱,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难道真的要放弃凌江,改为去对抗漠北吗?
他没有想出与漠北为敌的好处在哪里,遂对陈最说:
“漠北人彪悍,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攻打漠北好处多多。”陈最声音平稳,语气坚定,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有何好处?”
陈最见丞相和男子均未曾想到,对于说服两人更多出几分把握。
他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能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面对二人展开了一场生动的演说。
陈最游说的时候,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会引经据典,用事实说话,拿出充分的证据来不断佐证“攻打漠北好处多的”这一结论,而不是凭空想象,这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他深沉的话语在空气中缓缓荡漾,道出了漠北与赫连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纳兰国攻打漠北的深远影响。
只听他道:
“漠北与赫连国常年交恶,势如水火,若纳兰国攻打漠北,赫连国极有可能袖手旁观,只要漠北的实力一落千丈,赫连国就无需再担忧边境遭到漠北的侵犯,故而赫连国不会帮助漠北。”
继而,他又提到纳兰国吞并漠北的潜在利益。
“吞并漠北后,纳兰国将获得漠北铁骑,这支铁骑是大陆上无可匹敌的骑兵队伍。拥有这样一支骑兵,纳兰国的战斗力将大幅度提升,岂不是所向披靡?”
他再将目标指向漠北东部,解释道:
“然而,现在的大梁已经陷入了四国的围攻之中,自身难保,即便大梁有唇亡齿寒这一忧虑,却也无力支援漠北。”
“为了以防万一,在纳兰策划的雄图大略中,与轩辕国的外交关系被视为关键的一环,纳兰决定在挥师漠北的同时,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轩辕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凌江之所以与纳兰和亲,不就是担心被轩辕国吞并吗?”
“轩辕国对凌江国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对纳兰的忌惮,轩辕国深知,任何对凌江国的重大行动,都必然会引发纳兰的强烈反应,故而轩辕国肯定也会愿意与纳兰建交,从而达到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
“纳兰与轩辕建交,这无疑是将赫连国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犹如众矢之的,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了赫连和凌江身上。”
“轩辕国考虑到赫连国,一时半会也不会贸然吞并凌江,纳兰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攻占漠北,一旦得手,纳兰的国土面积将大大增加,国力骤然提升,而后再利用漠北铁骑反过来去攻打赫连国。”
“轩辕国见赫连被纳兰拖住,必然会趁机对凌江出手,即便轩辕国拿下凌江也不足为据,对于纳兰来说也并无多大威胁,此时的纳兰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不仅能够守住现有的领土,更有能力攻陷赫连,领土进一步扩张,继而再对抗轩辕国将会易如反掌。”
陈最口若悬河,思维缜密,将轩辕、凌江、赫连和漠北等各方势力尽数算计在内。
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连其他国家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都分析的面面俱到。
这等惊世骇俗的远见和密不透风的心思,令丞相和温润男子大为震惊。
两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内心所到的震感,惊讶到嘴巴都快张成“O”型,看着陈最的眼神闪闪发光,仿佛发现了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