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爱国运动,没有因为李长亮的死终结,反而越发声势浩大。<\/p>柴全都被李长亮淋湿,太平城的百姓只能再次行动起来。<\/p>时间紧迫,留给他们的时间也就只有半月余。<\/p>半月之后,纳兰军就会抵达,对太平城展开猛攻。<\/p>太平城内,每天都会宣传“爱国主义精神”。<\/p>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老百姓协助赫连军共同抗敌的决心越发身后。<\/p>只提升太平城百姓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顾望舒决心要将这场爱国运动传遍全国。<\/p>她一个人的智慧可能有所纰漏,但是她相信国家领导人智慧的凝聚。<\/p>抗M援朝战争的胜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p>百姓是国家的基石,是战争胜利的强大后盾。<\/p>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越强大,就会震慑四方,让敌人不敢轻易欺负。<\/p>顾望舒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赫连桓。<\/p>赫连桓看着她的眼神越发深沉,眸子深处似乎蕴藏着某种难以言表的深意。<\/p>两人对视,顾望舒没能从喜怒不形于色的二殿下神色中看出任何信息。<\/p>“努力普及宣传爱国教育,让赫连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加到这场抵御外敌的运动中。”<\/p>“有了人民的支持,相信这场战役将会打的更轻松。”<\/p>顾望舒说道这里,眸子里闪烁着期待。<\/p>“殿下,纳兰军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一定会采取围城的办法,困守太平城。”<\/p>“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p>“故而,打仗不是打兵马,而是打钱粮。”<\/p>“纳兰军兴师千里以攻我赫连,虽连续拿下数城,但因其速度太快,后方粮草补给必然跟不上。”<\/p>“若是加强了抵御外敌的爱国教育,相信在纳兰军抵达之前,其他城池定会在此期间运来钱粮援助太平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粮草,用时间耗,都能把纳兰军耗死。”<\/p>“最后,再趁其虚弱,开城御敌,必大杀四方。”<\/p>顾望舒一口气说了很多。<\/p>坐在她对面的赫连桓再是沉稳,也不禁为眼前女子的长远眼光所折服。<\/p>一个人思虑太多是很孤独的。<\/p>从小到大,他都在筹谋,身边从未出现过一个能与他并肩作战的人。<\/p>曾经有朝臣站在他的阵营,也有赫连佶这个弟弟全心全意的支持。<\/p>然而,他们的支持并不能在谋略上给他任何帮助。<\/p>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他一个人想办法。<\/p>时间久了,他做任何决定都习惯了一个人想办法。<\/p>可自从遇到顾望舒,他发现这个女子的聪慧程度远超常人,达到了一个谋士的水准。<\/p>跟她在一块的感觉很舒服。<\/p>他们两个人的想法总是惊人的相似。<\/p>她所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没有异议,看着她那张自信的脸孔,他都恨不得拍手叫绝。<\/p>见赫连桓长时间不表态,顾望舒有些忐忑。<\/p>“殿下觉得如何?”<\/p>赫连桓回神,拿起桌上茶杯,轻抿,虽在喝茶,但是整颗心都不在茶水之上。<\/p>等将口中茶咽下,才不紧不慢道:<\/p>“此法甚妙,顾小姐心思剔透,是个良才。”<\/p>顾望舒脸上闪过喜色。<\/p>见她高兴,赫连桓唇边也不禁挂上浅浅的笑。<\/p>“以后......就跟在本殿身边做个谋士吧。”<\/p>“殿下这个决定非常明智。”<\/p>“你倒是不谦虚。”<\/p>“那也是因为我有能力,若是没有能力,殿下定不会留下我。”顾望舒说着,眸色变得越发锐利。<\/p>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p>“这一次,一定要给纳兰国造成重创,只有将纳兰打疼了打怕了,纳兰国才会有所收敛,才能为我赫连争取到足够恢复国力的时间。”<\/p>赫连桓对顾望舒的说辞再是同意不过。<\/p>“夫顿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速拙,未睹巧之久也。”<\/p>顾望舒点头,立刻明白了赫连桓所要表达的意思。<\/p>这句话的意思是说:<\/p>打仗拖的时间长了,后方和外交都会出现问题。<\/p>如果兵疲气挫,力尽财怒竭,列国诸侯就会乘你的危机而起兵进攻。<\/p>到那时,再有智谋的人,也束手无策。<\/p>所以,用兵只听说老老实实的速决,没见过弄巧成拙的持久。<\/p>“所以,赫连与纳兰的这场仗不能打持久战,战事拉长,周围各国必定蠢蠢欲动,这对于赫连来说才是最大的威胁。”<\/p>又因纳兰国所属位置特殊,即便打长久战,也不会有其他国家对其展开攻击,故而危险的只有赫连国。<\/p>“殿下,若真走到那一步,赫连国该当如何?”<\/p>赫连桓转动手中茶杯,空气沉默片刻后,他才感叹。<\/p>“若是赫连有像子贡那样能分化列国才能的人就好了。”<\/p>子贡舌战群雄,聘享诸侯的才能,在外交功勋中,不输于苏秦和张仪。<\/p>若真有这样的人才为赫连效力,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定能说服与赫连毗邻的国家不轻举妄动。<\/p>顾望舒沉默了,这样的人,她只在史书上看到过,赫连国真的有吗?<\/p>其实赫连国也是有的,二殿下赫连桓就有这样的本领,但抗击纳兰国需要他,这一场战役关乎赫连国运,他身上有千斤重担,根本就脱不开身。<\/p>“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只能祈祷,事情不要向最坏的一面发展。<\/p>两人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与纳兰国交战的过程中。<\/p>身在永安的赫连爵也没有闲着,开始招揽人才,并如期举办科考。<\/p>就是这次的科考,有一人脱颖而出。<\/p>改变赫连国命运的三个人总算集齐。<\/p>其一是心思玲珑,站在上下五千年巨人肩膀上,拥有现代知识做基石的顾望舒。<\/p>其二是运筹帷幄,决策千里,计谋无双,心思缜密的二皇子赫连桓。<\/p>其三是长袖善舞,能言善辩,八面圆通,在诸国实施合纵连横的此人。<\/p>三人之中,既有文武全才的赫连桓,又有出谋划策的顾望舒,还有擅长外交的他。<\/p>他们三人“里应外合”无往不利,带领着赫连国一步一步走上巅峰。<\/p>赫连国的强盛,不仅仅只依靠他们。<\/p>朝堂之上,有仁厚的明君赫连爵,犯颜敢谏的左相高骞,为人圆滑的右相王瀚博,以及顾乘风、陆玉生等重臣。<\/p>军事之上,有顾家及二皇子领兵。<\/p>商业之上,还有赵秉承这种多资善贾之人。<\/p>当所有人都为赫连国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何愁赫连不能完成统一大业。<\/p>只是,这个过程会很难,很漫长。<\/p>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147章 扶光救黎民于水火望舒解百姓于倒悬?(1 / 1)